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182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310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饮用水输配系统中,来源于管壁生物膜的有机物可能耗氯并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包括二氯乙腈(DCAN)与二氯乙酰胺(DCAcAm)等高毒性含氮DBPs(N-DBPs).研究考察管网常见的细菌与其胞外聚合物(EPS)以及模拟管壁生物膜氯化与氯胺化后DCAN与DCAcAm的生成,并与天然有机物(NOM)和水源水有机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与藤黄微球菌与氯反应生成的DCAN、DCAcAm浓度分别为1.48~2.02、0.21~0.38μg·mg~(-1)(mg~(-1)以TOC计),高于同反应条件下NOM的生成量;相比于氯化反应,3株细菌细胞氯胺化生成的DCAN与DCAcAm浓度明显更低.3株菌的EPS也是氯与氯胺化反应生成DCAN与DCAcAm的前体物,且其氯胺化反应生成的DCAcAm浓度高于氯化反应生成的.与NOM、水源水相比,模拟管壁生物膜氯化后生成的N-DBPs与三氯甲烷(TCM)浓度比更高,表明生物膜有机物比NOM与水源水有机物更倾向生成DCAN与DCAcAm类N-DBPs,且模拟管壁生物膜氯胺化的DCAcAm生成量高于氯化反应的,说明管壁生物膜有机物是供水管网系统中DCAN与DCAcAm类N-DBPs的重要前体物.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区模型(TRM)和暂时存储模型(TSM)为两种常用的岩溶地下河(管道)污染物运移模型,为了更好表征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过程,开展模型对比研究.采用两种模型拟合室内管道示踪实验穿透曲线,从概念模型框架、模型优缺点、参数校正过程和物理意义、参数敏感性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异同.结果表明,OTIS软件提供TSM的数值解,而CXTFIT软件提供TRM的解析解,但两者均能通过下游不同位置的穿透曲线分段表征地下河不同阶段的污染物运移过程.两种模型的物理意义相近,均可近似描述岩溶地下河中溶质的暂时性存储现象,较好地拟合溶质运移曲线.采用TSM可校正得到暂时存储区的横截面积,但采用TRM只能获得非流动区所占的比例.两种模型中弥散系数和传质/交换系数的敏感度较低,并且弥散系数的变化对穿透曲线拖尾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模型的选取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判断湖泊水生态健康子系统发展趋势、诊断病态因子,引进了五元减法集对势,建立生态子系统与物理化学子系统的合成矩阵得到湖泊水生态健康状态,从而提出了基于风险矩阵和五元减法集对势的湖泊水生态健康动态诊断评估方法,并应用于安徽省瓦埠湖。结果表明:瓦埠湖水生态健康状态1980—2015年呈变差趋势,2012年为微病态,2015年略有好转。五元减法集对势识别出瓦埠湖水生态健康的病态因子主要有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叶绿素、COD、TN、TP和透明度,为改善瓦埠湖水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上述风险矩阵和五元减法集对势耦合的动态诊断评估方法可为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预富集技术在无机痕量分析中的应用,概述了国内外最新进展,介绍了主要技术及方法的特点,大量文献表明预富集技术用于痕量分析取得满意的效果,降低了检测限,提高了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造纸工业不仅耗能高,其废水污染也是很严重的。目前,治理造纸废水主要有絮凝沉淀、活性污泥法降解、浓缩燃烧等方法,但浓缩燃烧反应用于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废水,它能代替造纸工业所需的一部分能源。絮凝沉淀和活性污泥法则在有机物浓度较低的废水中使用,年处理20万吨废水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为此,利用甲烷细菌发酵进行厌氧处理新方法,受到造纸业的普遍关注,并在数年前就已将该法用于较高浓度造纸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新兴产业的形成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环境保护项目纳入国家政策支持的渠道.鼓励和支持环保企业的发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可以组织有关环境保护产业项目的申报、预评审和评审。希望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更多的环保企业能了解环境保护项目的申报渠道。积极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推荐好的项目,通过国家环境…  相似文献   
7.
关于全球规模的白垩纪-第三纪(K-T)边界沉积物中铱富集的问题,似乎在Alvarez等(1980)提出的冲击说中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然而,某些批评者则倾向于完全排除地球外物质影响的另一种设想。他们将这种铱的异常富集现象归因于全球规模的火山作用。本文将这个关于K-T边界沉积中出现异常沉积而引起争论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其中包括了铱的富集、球粒和冲击石英的出现、在微化石中观测到的~(87)Sr/~(86)Sr比值异常和黑烟灰的存在等问题。这样一种异常沉积使作者得出如下概括性要点:1)白垩纪-第三纪边界粘土中铱的富集,部分来自海水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活动。这样,根据全球K-T边界粘土中的铱含量来估计,即使有铱来自地球外的物体,但其规模也是很小的。2)球粒不是来自地球外物质的蚀变玄武岩的微滴,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及结构都表明这些球拉具自生成因性质。3)冲击石英中层状变形和定向排列显然有别于爆发式喷发物中观测到的变形特征。因此,该边界沉积物中冲击石英的存在,有力地支持了地球外物质冲击说的观点。4)K-T边界粘土主要是由地球物质组成的。所以,即使有地球外物质冲击形成的物质参与,其数量也是微不足道的。5)酸雨强度的增加和全球性海平面降低,都能引起K-T边界的锶同位素(~(87)S/~(86)Sr)出现异常。6)迄今为  相似文献   
8.
日前,由南京市教育局、环保局组织为期3天的南京“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培训班在溧水县东屏湖开训,参训人员就如何进一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巩固创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成果进行了学习与交流。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始于1998年,全市现拥有省级“绿色学校”10所、市级79所,溧水县白马中学被授予“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学员为全市“绿色学校”校长或骨干教育、区县教育局和环保局负责环境教育工作的人员。全市近20所“绿色学校”的领导及骨干作了交流发言。参训人员考察了…  相似文献   
9.
杨志强  司宪 《环境科技》1994,(3):15-17,7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的重要手段,它包含了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目前环境水质监测和大气环境监测中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提高其监测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关于环境噪声监测方面的质量保证工作,目前尚处在摸索阶段,没有一成熟的方法。本文结合我们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提出环境噪声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以供探讨。1.根据环境噪产监测自的,确定环魏明户常规监测任务环境噪声监测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城市噪声现状,分析其变化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工业类建设项目(尤其是化工和石化类项目)突发性污染事故进入高发期,为此,必须加强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中对建设单位的环境风险管理检查,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风险的概念与内涵以及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并针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环境风险管理的检查对象、检查方法与内容(包括风险源的识别与核查、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的建设与措施的落实等)及检查结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