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生态文明素养及其科普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国家文明城市芜湖市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具有一定生态意识,但生态文明素养整体状况不佳。公众对生态文明概念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只占17.7%;各类人群对周围环境关注度较高,均在65%左右;有相关生态知识或行为的公众占92%;有76.7%的人表示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6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保护环境的行为。通过生态科普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受访者对目前生态科普教育满意度只有25.9%,政府在生态科普教育方面还存在活动流于形式、创新性不强、投入不足、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热点、专项科普匮乏、媒体不给力、内容不接地气、无区域特色、平台手段落后等问题。提出了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需构建四个相互联动的科普教育体系:高度重视生态科普教育的思想体系、支撑生态科普教育的技术能力体系、生态科普教育的长效机制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生态科普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型公园是户外游憩活动影响最集中的一个区域,特别是践踏的影响表现最为明显。对芜湖市赭山生态型城市公园的19条游憩路径进行了调查,路径总长度达3123m。分析了户外游憩活动践踏造成的影响,得出了不同的旅游路径对践踏所引起的路面变宽、植物根系暴露、多路径和路面损伤是不同的,土质路面游道受到践踏影响的程度最大,石板路面游道次之,水泥路面相对最小。城市生态型公园的道路系统建设应该适应游客的游憩需求,减少践踏对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化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假日经济与发展琅琊山旅游资源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假日经济与假日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对琅琊山旅游资源、区位优势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发现假日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应对假日旅游的策略,为促进滁州市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扩展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入手,分析了该区位的土地利用基本类型,并依据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淮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野生植物区系及栽培植物营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淮北煤矿塌陷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野生植物区系进行调查,对公园栽培植物营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野生植物42科95属115种,其中单子叶植物6科27种,双子叶植物35科87种,蕨类植物1科1种。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属的成分相对分散,均为寡种属和单种属;植物以农田杂草为主,区系成分简单,野生湿地植物种类优势明显。2)湿地公园湿地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和18个群系。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藜(Chenopodium alb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等为湿地公园湿地植物优势种群,形成大面积优势群落。3)栽培植物共计19科31属34种,主要有意杨(Populus × canadensis ‘I-214’)、垂柳(Salix babylonica)、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a)、马尼拉草(Zoysia tenuifolia)等。4)园区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外来植物共10种,其中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为安徽省首次记录。论文针对公园野生植物保护及栽培植物营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6.
旅游活动对九华山风景区土壤的冲击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晋秀龙  陆林  巩劼  覃逸明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1):1881-1892
旅游活动对风景区自然环境影响是旅游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中土壤是受其影响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也是研究的热点。在九华山风景区选择6条主要游道,设置了21条调查样带,每条样带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的方向依次选取4个连续样方,每个样方面积设置为1m×1m。记录了土壤的硬度、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等指标,并取168份土样带回实验室测定。运用土壤冲击指数和土壤含水量、容重等指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用SPSS13的LSD和Pearson对结果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①土壤的硬度增加率、枯枝落叶层厚度减少率和土壤腐殖质层厚的减少率都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的方向逐渐递减,土壤冲击指数也呈现同样的规律,且差异显著(P<0.05);②土壤含水量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的方向逐渐增加、土壤容重则逐渐降低,但在距游道2 m以外的样方变化不明显;③游道的旅游活动量与土壤受到的影响具有相关性,相关性主要集中在距离游道2 m的范围内;④样带的高度、坡度与土壤受到影响的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中的威尔逊模型,结合GIS中网络分析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安徽省17个城市的旅游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的全局旅游关联显著性水平不高,全省旅游空间关联度很低;而局部旅游空间关联在黄山和池州形成热点区,在皖北和皖中的巢湖、滁州形成冷点区,其他城市的旅游空间关联呈现明显的差异性。计算结果表明,对旅游空间关联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城市旅游供给量,因此增强城市的旅游供给水平对增强旅游吸引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区位优势,建立多边旅游中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旅游业在我国已迅猛发展起来。全国各地纷纷利用本区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收效却差异明显,究其原因是资源的差异和发展方式的不正确。对没有突出旅游资源优势的城市,应当如何采用正确方式来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进而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正是本文探讨的问题,1旅游性城市与非旅游性城市1.1旅游性城市旅游性城市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其主要经济活动围绕着有利于旅游业发展来安排的城市、如黄山市、泰安市等一般都具有高知名度的风景名胜区,其观赏性和可进入性强,城市…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近30年来(1990-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GIS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黄山市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利用转换及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期间,黄山太平湖湿地公园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水体和建筑的土地利用面积波动较大。(2)研究区域在30年间,建设用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景观斑块破碎零散;耕地对景观的控制度逐年下降;水体的斑块形状复杂,受人为干扰程度不显著;建设用地斑块形状较规则,受人类活动影响大。(3)2015年景观破碎度达到峰值;2000年区域景观的连通性最大,空间格局分布最均匀;2020年景观形状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大,景观丰富度最大,各类景观均衡发展。公园景观格局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旅游开发、政策的影响导致了景观格局发生改变,气候、降水对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变化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探讨山地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在参阅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从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等方面论述了国外山地旅游研究进展,按时间进展将国内山地旅游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每一阶段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表现特征都有较大差异。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山地旅游研究差异。从山地旅游发展及研究现状来看,今后山地旅游研究应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加强旅游发展条件下的山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研究新的要素在山地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机制,加强不同时空尺度条件下的山地旅游发展特征、演化过程和演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