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志青 《环境教育》2016,(Z1):47-48
正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中美俨然成为谈判桌上的亲密伙伴。但谈判桌外,中美之间的迥异仍然泾渭分明。就在2015年12月2日这一天,中美两国国内各自在能源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折射到谈判桌上,令中美两国气候外交官员冰火两重天。据报道,12月2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届时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  相似文献   
2.
李志青 《绿叶》2011,(5):103-108
2011年3月9日,欧盟发布《低碳发展路线图》,其中规定到2050年将降低碳排放水平80%(1990年基础上),为此制定的与应对气候变化及低碳发展的年度预算为3750亿美  相似文献   
3.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为同步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两个指标的下降幅度分别控制为16%和17%,碳耗降幅比能耗降幅高出一个百分点。那么,此次节能减排新政的用意何在?能耗与碳耗两个指标的区别又在哪儿呢?为何要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耗的下降幅度设得比能耗更高呢?以及同步设定这两个约束指标的意义又何在?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2011能源统计年鉴报告》,同期,该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出版题为“2011年的能源发展:断裂与延续”的分析报告,该报告根据年鉴的统计数据,对2011年全球能源发展进行了述评,认为全球能源发展在2011年遭遇了众多突发因素,包括中东阿拉伯之春、利比亚战争、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巴西作物减产、印度季风增强等,从而造成部分地区和部分能源品种供应的中断和下滑,给世界能源供应带来“断裂”,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保护重要,还是经济发展重要?其本质是环境与经济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中国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历史上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加深入过。这是因为,在过去40多年里,厚此(经济)薄彼(环境)的结果是带来惨痛教训。时至今日,在经济总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二的同时,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却仍处在全球100名左右(根据耶鲁大学环境绩效评估指数测算)。经过痛苦的反思和抉择,最近几年来,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终于迎来新的调整,环境保护进入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辉煌"的时刻,"十三五"规划将绿色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逐步提升、债务融资中对企业环境风险更为重视的双重背景下,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对银行借款能力的影响,对于实体企业绿色发展和银行业风险控制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沪市重污染行业20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对企业获取银行借款的影响,并探究企业融资需求对这种影响产生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对借款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环境信息会暴露公司更多环境风险,引发债权人对公司正常经营和还本付息的担忧;但影响程度因企业有融资需求而减弱,可能因为此时项目收益率和企业财务状况等仍是银行借款审批时的核心因素。基于研究,本文提出应明确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名录,对环境信息披露两极分化的个体进行褒奖和惩处,并加强各部门的联动与合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1年的美国东部,尽管岁末已至,却仍少见寒意,是一个暖冬,气候明显反常。其实,整个2011年全球各地反常气候现象频现,气候变暖趋势显露无遗,但盘点全年全球在应对反常气候上的进展,却令人感到丝丝寒意,人类社会不作为或有限作为的结果是:“气候”将死。  相似文献   
8.
李志青 《绿叶》2012,(8):65-71
地球峰会通过领导人集聚讨论的方式来吸引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在过去20年里成功地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议题变成为全球的重要话题。20年后的本届峰会的最大成果便是极大地推动建立了国际社会的自愿减排框架。最终形成的附件性成果无论各方的出发点如何,所有成果的执行都是基于自愿原则。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或许已经成功地实现"转型",从被迫式、强制性的环境保护,转变为主动型、自愿性的环境保护。在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理念的演变,可持续发展也许是经济增长的负担,但更可以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和激励。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问题正在逐步发酵,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动员和经济博弈,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性的影响,未来的发展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国际气候大会的挫折体现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过高预期和各国政策思维上的巨大鸿沟,其中,中美两国的态度和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明亮而舒适的办公室里,或是在温暖而格致的居所里,建筑、照明、空调等等,让人们陶醉于千百年来文明和科技对自然进行征服和改造的成果,此时,我们既感觉不到那来自矿山、抽自地底的原始能源和资源,更感觉不到那献身开采、埋于其中的血淋淋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