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彗星试验是一种检测真核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的技术,快速、低成本、适用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因此常应用于遗传毒理学、辐射生物学、肿瘤细胞学、毒性检测等方面。尤其以灵敏度高、检测联合毒性的特点大量运用于环境研究中。主要介绍彗星试验方法学发展历程,彗星试验的原理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并指出应用中的受限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今后进一步推广该试验技术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石化废水深度处理用臭氧催化氧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臭氧催化氧化体系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催化剂载体、催化剂配伍体系以及臭氧的投加方式进行了优化筛选。根据实验,多元催化掺杂体系较一元催化体系氧化效果好,CODCr的去除率可由一元催化时的20%提高到多元催化时的33%;在臭氧的投加方式上,分段投加要优于单级投加,臭氧投加分配比例为6∶3∶1时,CODCr的去除率可由单一投加时的9%提高到分级投加时的19%。  相似文献   
3.
小清河表层沉积物重污染区重金属赋存形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黄莹  李永霞  高甫威  徐民民  孙博  王宁  杨健 《环境科学》2015,36(6):2046-2053
测定了小清河表层沉积物重污染区间隙水中重金属(Cu、As、Pb、Zn、Cr、Cd和Ni)的质量浓度,采用改进的BC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并分别基于美国水质基准(CCC、CMC)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间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毒性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清河沉积物间隙水中的重金属基本不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毒性.除As外,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显著高于土壤背景值,呈现明显的累积效应.沉积物中Cu、As和Ni主要赋存于残渣态,Pb、Cr主要赋存于可氧化态和残渣态,Zn、Cd以酸可溶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Cd、Zn、Cr和Pb的有效态含量高于残渣态,有较高的二次释放潜力.RAC的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Pb、Cr和As处于无风险到低风险级,Ni处于低风险到中等风险级,Cd处于中等到高风险级,Zn处于中等到极高风险级,不同重金属RAC的平均值依次为CdZnNiAsCuCrPb.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除Cd有强~很强生态风险外,其他6种重金属均表现为低生态风险,RI值介于136.83~264.83,研究区采样点处于中等~强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天津沿岸海水中创伤弧菌的PCR检测和定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普通PCR方法和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方法,根据创伤弧菌16S rDNA和23S rDNA基因间隔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设计引物,对渤海湾天津沿岸海水中的创伤弧菌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8个样品采集自天津市汉沽区沿岸海水,采集时间分别为2008年7月、10月和2009年3月、5月.PCR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样品都能扩增出276 bp的ITS序列,这些序列和GenBank上的同源序列(DQ462478)的相似性为96%~98%.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了8个海水样品,样品中创伤弧菌的浓度为7.12×10~3~8.40×10~5 个/L,表明天津沿岸海水存在严重的创伤弧菌污染.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中甲氰菊酯残留的ELISA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甲氰菊酯的残留,应用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法将甲氰菊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了甲氰菊酯的人工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免疫抗原经紫外扫描和聚丙烯酰胺电泳验证构建成功,用此抗原免疫试验兔子,获得了甲氰菊酯的多克隆抗体.经检测,抗体对甲氰菊酯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产品中甲氰菊酯残留的间接ELISA检测法.理想的甲氰菊酯-OVA包被抗原质量浓度为1.6 mg/L,酶标二抗(羊抗兔IgG-HRP)的稀释度为1∶1000,多抗的稀释度为1∶3 200,最适检测范围为20~200 μg/kg,在实际样品检测时的最低检出限为20 μg/kg,接近或达到气相色谱法的测定水平,但检测速度大大提高,可在3 h内完成近百个样品的分析,适合甲氰菊酯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蚯蚓生物滤池启动驯化阶段蚯蚓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蚯蚓生物滤池在启动驯化阶段蚯蚓的生理生态状态变化,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滤池环境的胁迫,蚯蚓投加后数量和生物量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一旦条件适宜,幼蚓的孵化可以补充滤池内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周边的蚯蚓逐渐向布水区移动,投加58d后蚯蚓分布较为均匀.蚯蚓密度和含水率之间存在着极显著负相关.温度、日平均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积分3个自然影响因子对蚯蚓各生态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温度低于15℃时,蚯蚓呼吸率变化较为敏感,出现大幅度下降,不利于蚯蚓代谢处理污水污泥.在一定范围内,采取措施提高滤池内蚯蚓的密度并使蚯蚓分布均匀将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对研究区域地下水污染物组分的分析,考虑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做出了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价。最后,对防治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油田周围普遍存在着土壤盐碱化和石油污染的双重问题,石油污染盐碱化土壤的修复是亟需解决的环境瓶颈问题。本文在分析石油污染盐碱化土壤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适用于盐碱地土壤修复的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以及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石灰石为中和滤料、以 DSP 型多级变速膨胀滤塔为主体设备处理硫酸厂和硫化矿山酸性废水的扩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水中含氟量可从95毫克/升降至35毫克/升,pH 值、悬浮物及其它有害物质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与石灰乳法相比,经济上较为低廉。本方法可供处理低氟、砷酸性废水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健  周小波 《四川环境》2006,25(1):1-3,7
高浓度酒精糟液经厌氧生物处理后排出的消化液COD浓度为4500—6000mg/L,SS浓度高这1500—2.600mg,/L,且由于微小沼气泡附着在厌氧污泥上,沉降性能很差,难以与消化液相分离,对后续处理十分不剁。本研兜采用预曝气.化学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该消化液进行去除高浓度SS的顸处理试验,研究探讨了曝气时间、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对SS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曝气.化学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消化液SS的去除效果十分显著。当预曝气时间为6.0h,FeCl3投加量为100mg/L时,消化液的SS去除率75.4%,COD去除率24.3%,可为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提供较为有利的水质和负荷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