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提供产品的类别,乡镇尺度空间由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组成,这3部分空间共同承载着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坚持生态保护对发展的约束与支撑功能并存的理念,建立以生态约束为前提,并与开发建设协同推进的分区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及应用模式,是生态文明战略下空间功能分区的有益探讨。以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为案例,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通过对生态约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等建设开发适宜性的单项与综合评价的集成,构建生态、农业和建设空间布局的总体架构,实现了街镇空间功能的整合与科学定位;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设区等四大类功能区,并提出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产业发展导向,为实施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貌区域国土开发受生态环境因素影响较单一地貌地区更复杂,其境内生态敏感区类型较多,且空间分布比较杂乱,不同生态敏感区之间又相互影响。文章选择山、水、林、田、城互为镶嵌的广西钦州市作为案例城市,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建立集"地"、"水"、"绿"三位于一体的评价体系,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单因子定性分级和多因子空间叠加模型相结合,对整个区域的生态敏感区进行综合评价及分区。从研究结果来看,这种评价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这些生态敏感区的综合分异规律,有助于当地政府在区域开发中制定更为科学的生态安全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环境准入门槛设置与指标体系构建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统筹协调、生态优先、地域差异、管理可行性等原则,从前置性和控制性两个方面,选取包括时序、空间、容量、投资规模、排放总量与强度以及资源、能源消耗标准等要素指标,建立环境准入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根据指标门槛设置的标准和依据,进行指标门槛的定量测算。初步得到:重点企业最低投资准入、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行业环境准入指标测算值,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开发需求的安徽沿江地区生态经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压力、状态和人类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经济分区指标体系,结合经济开发需求的评价结果,以县(市、城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的方法,根据自上而下的专家定性评估,遵循空间邻近性原则,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7个生态经济类型,即:合肥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巢滁湖泊湿地保护与平原生态农业区、马芜铜宣工业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宣南生态农业与水土保持区、安庆平原农业与湿地生态保护区、池州森林保育与生态农业区以及皖西水源保护与森林保育区.  相似文献   
5.
应用T_3发光计快速测定水域生物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_3是指一种由Y·T·Tchan提供的明亮发光杆菌(Phobacterinm Phosphoreum)变种,利用它在污染水域中显示发光度的差异来分辨样品中的总生物毒性,是近年来国内环境监测中一项新技术。测试及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于污染源调查及污水净化处理方面较为理想,能快速、敏锐地反映被测样品毒物浓度的变化,毒物浓度愈高,发光度越下降,但生活污水类污染物反而能刺激发光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两个轮子,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结点。美国著名地理学家布莱恩·贝利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在一份探讨“十五”时期实施城市化战略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应根据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城市化发展目标。东部地区应致力于形成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大都市…  相似文献   
7.
一、平原水网地区城市水体的特点 平原水网地区河湖分布及其水文条件与城市发展和市政建设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平原水网地区的城市水体一般具有过境水的特点,从空间分布看,包括进水河道、市河(包括相沟通的湖泊及内塘)和出水河道三个组成部分,进水河道多位于城市市区的上游,水质较好,为城市给水的水源,出水河道一般位于市区的下游,起防洪和排污作用,市  相似文献   
8.
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生态防护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配合南京市总体规划的修订,研究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生态建设途径。城市空间拓展应与地理生态背景相适用,生态防护网络是总体规划确定的三个圈层结构的组成部分,具有削减大气污染负荷,调节氧循环,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阳澄湖镇为实例,基于对阳澄湖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分析,提出水源地城镇加快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与实现"两个率先"的生态建设方案,即在保护水环境的前提下沿产业生态化方向发展。具体有以下措施:建设以"水、绿"为主体的生态景观格局;实行轮休轮养、资源保护与增殖的生态养殖方式;发展生态种植业;恢复沿湖水生植被;实施农业化学品的减量化工程;对农业农村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城乡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角度看,区域是融自然-社会-经济为一体的复合生物系统,是生产要素与生态要素(自然、人为)相互整合的结果。该复合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整体、协调、循环、自生”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三个效益统一目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