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ICP-MS技术的使用特点及其近年来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进行综合阐述,并对ICP-MS技术的发展前景作出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CEH3段漂白废水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发光细菌法对某造纸厂的漂白废水(CEH3段)进行了毒性研究,其中C段废水的毒性最大,其EC50为24.67属于强毒级别;E段、H段以及CEH混合废水的EC50分别为94.10%、98.39%、53.79%,分别属于微毒、微毒、毒性级别;C毒性排放负荷约占废水总毒性排放负荷的78%左右。实验结果表明,漂白废水的毒性排放负荷较大,纸浆废水的TEF(毒性排放因子)约为106.52TU·m3/t,相当于每吨纸浆含10.65gHgCl2的毒性,故对其治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颗粒污泥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颗粒污泥是微生物自凝聚形成的小球。一般将其分为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分别进行研究。文章将颗粒污泥作为一种特殊的处理工艺,对其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详细介绍了颗粒污泥的特点,特种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在COD去除、脱氮、降解毒性物质和重金属吸附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Al(Ⅲ)溶液的水解─沉淀特性研究─—磷酸根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连续碱滴定方法和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在Al(Ⅲ)-磷酸根溶液体系中Al(Ⅲ)的水解-沉淀特性,结果表明,当P/Al>0.05时,磷酸根对Al(Ⅲ)的水解-成核-沉淀过程有显的促进作用,描述了磷酸根作用的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5.
菌株HX5对多种染料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研究了HX5生长菌体对分属活性、酸性、碱性、直接和分散5大类的26种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HX5生长菌体可在5h内完全吸附直接染料和分散染料,碱性染料在生长菌体上完全吸附脱色的时间为12h,其次是活性染料,最不易吸附的为酸性染料.染料在生长菌体上的吸附由染料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直接染料分子呈线性平面结构、疏水性较强,易于吸附,完全吸附脱色的时间为5h;分散性染料水溶性较差,在静电力的诱导之下即可在较短时间内完全吸附脱色;碱性染料分子带正电,与带负电荷的菌丝球表面异性电荷相吸从而发生吸附脱色;活性染料分子中的氨基质子化后与菌丝球表面相互吸引,氨基质子化的程度越高,吸附效果也就越好;酸性染料分子中氨基质子化程度受到结构本身的限制,以及不存在带正电荷的基团,因而吸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烟束曲霉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还原与吸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隽  胡勇有  仲海涛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585-1592
采用投加烟束曲霉(Aspergillus fumisynnematus)菌丝球的方法去除含铬废水中的Cr(Ⅵ),通过研究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与总Cr浓度及pH值的变化规律来确定烟束曲霉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烟束曲霉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作用包括还原与吸附,以还原作用为主,兼有一定程度的吸附.适宜条件(30℃,150 r·min-1,pH=1.30,投加量10.0 g)下菌丝球能在48 h内将100 mL浓度为10~200 mg·L-1Cr(Ⅵ)溶液中的Cr(Ⅵ)全部去除,其中对总Cr的吸附率为30%~50%,对Cr(Ⅵ)的还原率则达到了99%以上,吸附平衡后解吸出来的Cr的形态95%以上为Cr(Ⅲ).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Cr(Ⅵ)初始浓度、菌丝球投加量及温度对菌丝球去除Cr(Ⅵ)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球只有在低pH值时才能达到对Cr(Ⅵ)较好的去除效果.溶液初始pH值及Cr(Ⅵ)初始浓度的降低、菌丝球投加量及温度的升高均能提高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率,溶液初始pH值的降低及菌丝球投加量的增加均可提高菌丝球对总Cr的吸附率,温度则主要通过改变菌丝球的结构形态来影响菌丝球对总Cr的吸附作用.菌丝球对Cr(Ⅵ)及Cr(Ⅲ)均存在吸附作用,吸附在菌丝球上的Cr(Ⅵ)在酸性环境下易被还原成Cr(Ⅲ).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日益成为一个污染环境、困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垃圾焚烧发电属于最合理的垃圾处置方式,但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容忽视。本文重点提出了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复合生物絮凝剂CBF-1的絮凝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PAC+絮凝剂的复配方式开展高岭土悬浊液烧杯实验,考察了复合生物絮凝剂CBF-1、CBF-1溶解物及微生物絮凝剂MBF8的絮凝特性,并借助iPDA仪分析和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手段,比较分析了絮凝过程及絮体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复配絮凝的浊度去除效果排序为CBF-1> CBF-1溶解物>MBF8,CBF-1投加量1 mg·L-1时,浊度去除率可达到97.5%;絮体强度排序为CBF-1> CBF-1溶解物>MBF8,絮体恢复因子排序为MBF8>CBF-1溶解物>CBF-1,絮体大小排序为CBF-1> CBF-1溶解物>MBF8.单独投加PAC或投加PAC+MBF8的情况下,形成的絮体形态相对规整、密实;投加PAC+ CBF-1溶解物或投加PAC+ CBF-1形成的絮体则相对无序、疏松,CBF-1作用下絮体大、沉降快.CBF-1中高电荷MBF8组分及大分子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多聚糖等组分具有强的电荷中和与桥联协同增效作用;CBF-1还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量且带多种官能团的不溶性组分,在桥联和吸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琪  胡勇有  雷志斌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1):2999-3006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将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制成了阳离子改性壳聚糖(CAD).经FT-IR、XRD、zeta(ξ)电位、凝胶色谱等分析确定,CAD为淡黄色透明液体,pH值为3.7,相对分子质量为2.88×106,阳离子度为16.7,等电点(0.1%溶液)约为pH值10.5,有效成分2.6%,主要特征官能团有羟基、氨基、季铵基和酰胺基, 呈不规则晶体结构.将CAD与相对分子质量3.67×105的多糖类电负性微生物絮凝剂MBF8复配,对浊度12~460 NTU、离子强度3.0 mmol·L-1的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烧杯实验.结果表明,MBF8与CAD的最佳使用方式为先投加MBF8后投加CAD,复配比5:3时效果最好,适用的pH范围为6.0~10.0.采用PAC(3.0 mg·L-1)+MBF8+CAD(1.0 mg·L-1)复配絮凝,pH=8.0下,对浊度为110 NTU的高岭土悬浊液,浊度去除率>97%,残余铝<0.08 mg·L-1,絮体大、沉降快,絮凝效果优于PAC+分子量800万、1200万的阴离子PAM及分子量1500万的阳离子PAM.  相似文献   
10.
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的现状及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指出研究试剂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省时节能、简单易行,能同时测定多个样品的CODMn测定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研究与应用适应性强、污染少、运行可靠、性价比高的高锰酸盐指数在线监测仪则是CODMn监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