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美国红枫(Acer×freemanii‘Autumn Blaze’)和元宝枫(Acer truncatum)在春季转色期的生理特性,测定其春季转色期内幼叶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花青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叶片含水率等生理指标,分析各生理指标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美国红枫和元宝枫转色期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都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总叶绿素含量(Chl)增幅分别为85.3%和235.5%,类胡萝卜素变化不明显。美国红枫花青素含量(Ant)稳步下降,降幅为33.3%,而元宝枫呈现波动状态,整个试验期前者花青素含量都高于后者,树种间差异显著(F=68.69,P0.01)。二者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波动性变化,树种间差异显著(F=36.54,P0.01);叶片含水率都呈缓慢下降趋势。F_v/F_m树种间差异不显著(F=0.11,P=0.736),都随叶片成熟而逐渐升高,美国红枫最小值为0.53,最大值为0.72;元宝枫最小值为0.49,最大值为0.75。(2)花青素与叶绿素的比例决定了叶片颜色。当两树种的Ant/Chl比值大于2.5时,叶绿素的主导作用减弱,叶片呈现花青素的颜色——红色;当比值小于2.5时,花青素的主导作用减弱,叶片呈现叶绿素的颜色——绿色。(3)相关性研究表明,美国红枫花青素与质体色素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而元宝枫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1)。两树种在花青素和可溶性糖之间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性;F_v/F_m与各色素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美国红枫和元宝枫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可为园林树种叶色改良或调控观赏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宁夏灵武市庙梁子沟流域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产业开发相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外围草方格固沙,四周乔木林防风,核心发展经济产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五位一体"的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和"水保搭台、政府导演、各部门协助、全社会参与同唱一台戏"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宁夏风沙区及周边同类型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开发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矿化垃圾中的微生物区系与酶活性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某市郊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对填埋时间分别达6、8、10年的矿化垃圾中的微生物区系与酶活性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表层(0~50 cm)和底层(100~150 cm)矿化垃圾中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幅度大于中层(50~100cm);填埋达6、8、10年后的各层矿化垃圾中的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放线菌数量则明显高于对照,而真菌数量在表层和中层中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在底层则低于对照,各层中的脲酶、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明显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总体来说,相同填埋深度的矿化垃圾中,填埋达6~8年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填埋8~10年的,且均在填埋8~10年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刘平  秦晶  王超 《环境科学》2011,32(4):1015-1019
为了探讨不同比例赤泥施入量对再生水磷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植物在再生水净化过程的作用,利用赤泥中富含钙、铁、铝等金属氧化物对磷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特点,构建了室内赤泥强化型河岸带模拟系统.结果表明,赤泥最适施入质量分数为2.5%~5.0%,此时TP去除率为82%~76%,出水磷浓度约为0.22~0.29 mg/L,SRP/TP比值为74%~75%.当赤泥施入量为2.5%时,相比无植物系统,有植物系统的磷净化效率提高了4%,约为86%,出水磷浓度为0.17mg/L.这些结果表明赤泥可以适当比例直接掺混于河岸带的土壤中,这为其提高对再生水中磷的去除能力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温平衡法,测定了锌、钾、钙两两共存下赤红壤镉的吸附量,应用Freundlich方程分析了土壤镉的吸附特征,并计算了镉的分配系数(KdCd).结果表明,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土壤镉的吸附特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单钠体系相比,钙钾、钙锌及锌钾共存均使赤红壤吸附镉的能力减弱,赤红壤的总吸附容量(Kf值)分别降低了56.5%、96.73%和91.3%.不同离子两两共存下改变土壤吸附镉能力的程度不同,钙钾共存的Kf值明显高于钙锌、钾锌共存,对Kf值的影响程度的次序为:锌钾≈钙锌,钙钾.钙锌、钾共存时,增加吸附体系中锌质量浓度将明显降低镉的分配系数(KdCd值),共存离子中锌含量与KdCd值呈明显负相关.钙锌、钾锌以不同比例与镉共存时,锌含量高低是制约KdCd值大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宁夏南部山区新修水平梯田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持续衰退的问题,从梯田培肥技术、耕作技术和管理措施3个方面研究总结了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为提高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生产力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太原地区的大气氮湿沉降时空变化规律,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雨量器对太原市市中、近郊和远郊三地大气氮湿沉降进行了为期2年的监测。得到市中、近郊、远郊的NO3--N平均浓度为12.9、18.4、1.3 mg/L,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3.6、2.3、1.6 mg/L。季节变化上看,NH4+-N浓度值四季相对平均,春夏季稍高,而NO3--N浓度变化较大且冬春季浓度值较高。三个采样点大气氮湿沉降量(无机氮)年均沉降量分别为40.0、48.0、14.2 kg/hm2,以近郊的沉降量最高。市中、近郊、远郊的NH4+-N沉降量分别为9.0、5.0、8.2 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22%、11%、57%,NO3--N沉降量分别是31.0、43.0、6.0 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78%、89%、43%。从上可知城市降水中主要以NO3--N沉降为主,农村则以NH4+-N沉降为主。结合市中、近郊、远郊NH4+-N/NO3--N浓度比值分别为0.54、0.30、1.31,充分表明市中和近郊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运输源,远郊则来自农业源。另外,市中、近郊月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差异不显著,远郊则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影响市区两点氮湿沉降的因素较为复杂。由以上数据看出市中和近郊氮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根据各自沉降特点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信息是环境与健康工作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信息效能,将便于环境与健康管理者及时掌握情况,对事件进行早期处置,准确掌握并发布事件信息,提高政府部门在处理环境与健康问题中的公信力,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同时,通过分析信息的发生发展过程,评价事件处理处置中的得失,统计并分析挖掘环境与健康事件发生的规律,有利于加强环境与健康监测、预警和应急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一种容量达到400g-t的复合环境试验模拟离心机,能够实现离心-振动、离心-温度等复合环境模拟试验的开展。方法分解离心机的技术指标,进行总体部件设计、主驱动控制设计以及关键部件设计。系统配置静、动平衡检测装置,同时设计静态平衡调节装置。结果设计的静态平衡调节装置最大能调节6 t负载。系统预留多种复合模拟试验接口,可以实现离心-振动、离心-温度等复合环境模拟试验的开展。结论设计的400g-t综合环境试验离心机达到设计指标,满足工程应用与科学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综合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产业化潜力,该文从技术产业化潜力定义出发,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特征,构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案例研究。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技术指标、市场指标、条件指标、政策指标和效应指标5个一级指标,以及21个二级指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相变凝聚除尘及余热回收利用集成装置开展产业化潜力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技术综合评价结果为产业化潜力较大,在技术、政策、条件和效应4个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优势。案例应用表明,该研究构建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应用于实际评价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