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燃料燃烧会排放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中亚微米粒子主要是由于无机矿物质经蒸发-成核-凝结-凝并的途径形成的;超微米颗粒的产生不同于亚微米颗粒的形成,是由于破碎机理.二次颗粒物是由气态前驱体在大气中转化而成的.我国燃烧源主要是煤燃烧、燃油机动车和农村生活燃料等.深入认识颗粒物的形成及燃烧源的特征对有效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火电厂进行除尘器效率测试中,由于除尘器入口测试位置不理想、烟道测量断面气流扰动过大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可能造成飞灰取样有较大的误差,即测出的飞灰浓度(或由测试结果计算出的飞灰总量)过大或偏小,使除尘器效率测试值的准确性变差。本文提出采用灰平衡法在现场或预先估算除尘器入口飞灰浓度(或飞灰总量),与测试所得的飞灰浓度(或飞灰总量)进行比较,以判断和了解飞灰取样的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侵入式无干扰针孔采样器与扫描型运动颗粒粒度分级仪(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SMPS)相连接的方法,对乙烯/空气反扩散火焰中初始成核碳烟颗粒的粒度分布进行了在线检测。首先确定了SMPS的实时在线检测的实验研究过程,然后分析并讨论了碳烟采样稀释系统的稀释率计算方法。初步检测结果表明,在火焰底部粒径为3 nm的核态碳烟颗粒的数量大约在1012个/cm3以上,随着测量点位置增高,核态碳烟颗粒的数量减少,且粒径增大,碳烟粒度分布曲线逐渐向右移动,说明在火焰底部核态碳烟颗粒处于生长长大的状态。初始成核颗粒由于异相凝结和表面沉积而长大,同时伴随着核态碳烟颗粒之间较为剧烈的颗粒凝并和聚结现象。  相似文献   
4.
可吸入颗粒物研究现状及发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可吸入颗粒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人类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对其来源、组分及形成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详细的综述了这部分内容,并对可吸入颗粒物的采样、分离和分析方法都做了介绍。更深层的认识可吸入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和脱除手段是以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燃烧过程颗粒物的形成及我国燃烧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燃料燃烧会排放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中亚微米粒子主要是由于无机矿物质经蒸发-成核-凝结-凝并的途径形成的;超微米颗粒的产生不同于亚微米颗粒的形成,是由于破碎机理.二次颗粒物是由气态前驱体在大气中转化而成的.我国燃烧源主要是煤燃烧、燃油机动车和农村生活燃料等.深入认识颗粒物的形成及燃烧源的特征对有效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变频介质阻挡放电去除甲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变频交流电源,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对其进行去除。实验过程中,场强、频率、气体流速和初始浓度是影响甲苯去除效果的4个主要因素。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分析4个因素对去除效果影响的主次关系,获得了最优方案。进行单因素趋势实验,研究各因素单独对甲苯去除效果的影响趋势,得出各因素对甲苯降解效果影响的变化曲线,并对结果作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场强为9.7 kV/cm,频率为400 Hz,气体流速为2.5 cm/s,初始浓度为700 mg/m3时,甲苯去除率可达80.9%。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双碳”目标模式下我国发电行业发展前景及带来的环境效益,建立了饱和“S”状灰色模型计算了按照旧有发电模式——非“双碳”模式下2021~2060年发电行业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并基于“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报告”计算获得了“双碳”模式下2021~2060年发电行业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对比研究了两种模式下中国未来发电行业的发展情景.通过物料衡算法和火电行业排放绩效构建了CO2、 SO2、 NOx、 PM、 PM10和PM2.5的排放因子以及减排因子,定义了用于衡量污染物减排量的4种环境效益A1~A4.结果表明,在“双碳”模式下,火电机组将于2026年实现碳达峰,之后年均降低0.28亿kW,同时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于2020年后年均增加1.54亿kW以实现碳中和.与非“双碳”模式相比,“双碳”模式下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将大幅度减少,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大量增加,由此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A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