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已发展起来,有关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环境影响研究,毁誉参半、争论激烈。论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进程及其对温室气体减排、水土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就生物液体燃料环境影响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①一些学者认为,就温室气体减排来看,尽管效益不同,但生物液体燃料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温室气体排放。也有学者认为生物液体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更糟。②大规模的能源作物集约种植消耗了大量水资源,污染了地下水,破坏了土壤碳库,降低了土壤肥力,加剧了水土流失。此外,土地利用方式改变造成的潜在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也有研究表示选择合适的能源物种及科学的耕作方式也有可能对水土资源带来积极的影响。③生物液体燃料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危害,但恰当的管理方式亦可能带来正效益。导致研究结论差异巨大的原因主要在于研究角度与尺度不同、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和数据的精度及可获得性等。明确边界、统一路径,细化指标、规范标准,系统分析、定量评价应是生物液体燃料的环境影响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主要受到土地利用类型、集约化程度、灌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以及就这一问题展开大量研究的成果,并总结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资源安全及其基本属性与研究框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国内外对资源安全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但系统研究此问题还是近年的事情。在此,对资源安全问题的由来、基本属性、研究框架等进行系统论述。认为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资源安全具有数量、质量、结构、均衡和价格等方面的含义;并对资源安全按过程、主体和类别等进行了分类;提出应树立开放、动态、持续和系统的资源安全观;资源安全研究应主要包括资源安全概念与属性、资源安全测度指标体系与预警系统、国家资源安全态势、国家资源安全战略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苏南太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农业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苏南太湖流域等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出现了着过量施氮肥、肥料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导致了化肥利用率维持较低水平,大量养分作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物随水排掉,加剧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对农村环境,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相关政策,在治理工业点源污染的同时,皆顾农业非点源污染,为我国21世纪城乡环境清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功能及其价值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论文以2002年在上海五四农场稻田生态系统田间实验为基础,运用造林成本法、碳税法和工业制氧法对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功能及其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稻田生态系统O2释放物理量变化范围为16518~38517kg·hm-2,其价值量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是6217~11873元·hm-2;②稻田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CO2、N2O和CH4)调节基本上起着抑制作用,而不是促进作用,在水稻生育期内,稻田温室气体调节物理量的变化范围为-997~2787kgCO2-C·hm-2,价值量变化范围为-751~2098元·hm-2;③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功能的综合价值变化范围为5467~12842元·hm-2。可见,除了粮食生产和提供秸秆外,农田生态系统还为人类社会提供包括气体调节、养分转化、供观赏的景观等在内的服务功能,共同为人类福利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苏南太湖流域等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出现了着过量施氮肥、肥料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导致了化肥利用率维持较低水平,大量养分作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物随水排掉,加剧了大湖水体富营养化,对农村环境、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相关政策,在治理工业点源污染的同时,皆顾农业非点源污染,为我国21世纪城乡环境清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太湖地区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及环境经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吕耀  程序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43-145
通过计算1987~1988年和1995~1996年两个年段中氮素对太湖水体使用功能的污染损失率以及农田氮素对人太湖总氮的贡献率,求得农田氮素造成太湖的经济损失值。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分析农田氮素在1987~1996年间的边际外部成本。用环境经济学的观点重新认识农业生产函数中氮肥成本的内涵,即把外部成本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求得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农田合理施氮水平——生态经济施氮量为327.82~371.61kg/(hm~2·a)。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环境功能表现为农业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维护生态系统弹性及稳定性的特性与人类生产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9.
太湖地区农氮素非点源污染及环境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耀  程序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43-145,148
通过计算1987 ̄1988年和1995 ̄1996年两个年段中氮素对太湖一使用功能的污染损失率以及农口氮素对入太湖总氮的贡献率,求得农田氮素造成的经济损失值。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分析农田氮素在1987 ̄1996年间的边际外部成本。用环境经济学的观点重新认识农业生产函数中氮肥成本的内涵,即把外部成本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求得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农田合理施氮水平--生态经济施氮量为327.82 ̄371.61  相似文献   
10.
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及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关注,世界各国近些年大力发展生物液体燃料,我国政府提倡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生物液体燃料的碳效应争论激烈,争论的焦点在于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不同技术条件下副产品利用的评估。论文通过建立碳平衡分析模型,将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影响及副产品利用的替代效应纳入研究体系,评估了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生产各个环节的碳排放,研究结果显示:木薯原料种植环节碳排放主要来自氮肥的使用及对土壤碳库的破坏;木薯燃料乙醇加工转化环节碳排放主要来自蒸馏和脱水过程能源消耗,改进加工转化技术对减少此环节碳排放至关重要;木薯燃料乙醇运输及储存过程碳排放较小。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质量(1 kg)木薯燃料乙醇平均碳排放为0.647 kg。以汽油的碳排放为参照,在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碳排放呈现负效益;采用较为先进的双酶法中温喷射液化-大罐浓醪间歇发酵-多塔多耦合差压精馏和分子筛变压脱水技术,则其碳排放为汽油的90%;倘若能避免对土壤碳库的破坏,则这一比例下降到64%。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的发展,减少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的碳排放,首先应该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利用边际土地种植木薯,不转换林地、草地等土地类型的利用方式,减少对土壤碳库的破坏;此外,要开发高效节能的燃料乙醇转化技术并加强对副产品的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