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知识的AVHRR影像的水体自动识别方法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根据水体光谱特性,通过分析水体在NOAA气象卫星的AVHRR影像上的表象特征及与其它相关环境因子在光谱信息上的差异,认为水体在AVHRR影像上具有光谱可分辨性,从而提出了基于水体光谱知识的水体自动提取识别的水体描述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太湖、淮河、渤海等地区,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模型方法同样可扩展应用于其它传感器获得的影像数据,从而实现遥感信息提取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相似文献   
2.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LUCC研究中存在的数据间多重相关性和样本量不足的问题,论文将一种新型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引入到研究中。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并能实现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为检验方法的功能及实用性,论文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对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是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在地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官厅流域农田地表径流磷流失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田径流和侵蚀泥沙是磷进入官厅水库的主要非点污染源。针对该流域夏季农田暴雨径流发生的典型情景进行模拟降雨径流试验,对该流域农田地表径流泥沙和磷流失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本降雨过程径流累积泥沙产量为30.5l~2493.34g/m^2,受雨强、坡度和作物覆盖的影响明显;径流溶解态磷(DP)中绝大部分是生物可利用性磷(DRP),径流平均DP、DRP浓度都远大于水体允许临界值0.02mg/L,对官厅水体存在直接污染危害。径流累积全磷(TP)流失达O.0439~2.0798g/m^2;估算的流域农田径流全磷(TP)流失水平达2.67kg/(hm^2.a)以上,其颗粒态占969,0以上,可能成为官厅水库浮游生物长期丰富的潜在可利用磷源。降低农田土壤速效磷水平、减少水土侵蚀,是控制库区水华季节性发生和复原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的气候变异与土地荒漠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荒漠化土地的东缘。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前景令人堪忧。气候因素是荒漠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是我国北方气候条件最好的沙区 ,但目前对于区域荒漠化驱动因子的气候因素影响方面的研究未开展系统的工作。论文系统分析了东北平原西部沙地影响荒漠化的现代气候因素特点 ,探讨了在较好气候条件下气候变异、人类活动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气候发展趋势预测了未来在自然因素作用下沙地的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空间分布的分析与估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引言 作为陆地碳库中主要组成部分的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壤中储存的碳大约是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的2.5~3倍[1,2].土壤有机质在温室气体如CO2的吸收固定中所起的作用曾存在争论,这对CO2、CH4和N2O的释放影响很大.因此,腐殖质中的碳分布及兵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碳研究中的焦点[3,4].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地理信息系统学术讨论会(IWGIS)于1993年8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近1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代表57位。世界著名的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王之卓教授、陈述彭教授、G.Konecny教授、Shunji Murai教授、Barry J.Garner教授等在大会上作了报告。中国科学院周光召院长为大会题词,中国科学院胡启恒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胡兆森副主任、孙枢副主任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7.
遥感地学智能图解模型支持下的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分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LC/LU)调查已经成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自然灾害防治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的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受到广泛注意和重视。随着遥感技术和各种地学分析模型的发展和深入,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影像数据对区域的LC/LU情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成为一种最为迅速可靠和理想有效的手段。常规的LC/LU遥感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常规数理统计分类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基于知识逻辑推理的分类方法等。论文综合这些方法的特性,提出了遥感地学智能图解模型支持下的LC/LU分类体系,并以香港地区为试验对象,采用多平台遥感数据和辅助地理信息,进行了土地覆盖/土地利用遥感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阿克苏河流域径流补给及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选取阿克苏河流域内代表站的径流实测资料,分析流域范围内不同径流补给来源的径流年内分配规律和多年变化特征。阿克苏河流域径流补给具有垂直地带性和多样化特点,径流时序特征与径流的补给来源有密切关系;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集中程度高;而径流的多年变化变差系数小,径流量多年变化比较稳定;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年径流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变换,结果表明山区河流自1990年后进入丰水期。近年来,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冰川融)量增加,以冰)融水补给阿克苏河流域山区径流量显著增加,气温升高对径流量的影响高于降水量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区域尺度绿洲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论文在区域尺度上,探讨了绿洲稳定性的内涵,并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从绿洲所处的地理位置、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评价了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冲洪积扇型绿洲稳定性最高,其次是位于地下水溢出带下方的冲积平原型绿洲,稳定性最差的是湖滨三角洲或散流干三角洲上发育的绿洲;②绿洲的冷岛效应和植被指数可较好地表征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评价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的时间变化。绿洲规模的扩大及绿洲水分和植被的增加将加强绿洲的冷岛效应,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增加,表明绿洲内植被覆盖密度增大和植物生物量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香港地区坡体积与前期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滑坡灾害发生的因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滑坡体所处的环境静态因子,如地形、地质等,和滑坡的诱发因子,如强降水、地震等。香港地处夏季多雨的热带地区,每年均有大量因暴雨导致的滑坡灾害出现。为分析滑坡大小与前期降水的关系,文中选择了262个滑坡样例,对它们进行了多种周期前期降水的定量化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滑坡出现与前期降水有不同的关联关系:每种类型的滑坡中体积较大的滑坡与前期降水均有明显的关系;对多数体积较小的滑坡,滑坡体积与前期降水量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