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95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制备与除磷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铁碳填料处理污水活性低的问题,通过均质化-碳化-成型工艺制备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采用SEM-EDS、XRD等方法对制备填料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新型填料除磷机理;同时,开展了填料制备条件优化及生活污水除磷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填料(Fe-C)由于焦油经高温碳化处理可在海绵铁表面及内部孔道形成大量铁碳微原电池,提高了电化学反应速率,其磷脱除率显著高于传统填料(Fe/C);在焦油/铁比(Tar/Fe)为0.3、碳化温度为950℃、恒温时间为0 min、黏结剂质量分数为30%、900℃焙烧90 min条件下,制备的填料除磷性能最佳,除磷效率达98%,可实现含磷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试玻璃钢设施的静电参数,研究分析玻璃钢设施的静电特性,表明玻璃钢设施有较大的静电危险性,提出了一般防静电措施,预防玻璃钢设施的燃爆风险。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应斐济、萨摩亚和汤加政府的邀请,笔者随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考察团对这三个南太平洋海岛国家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访,并制作了四集系列报道《南太岛国行》。作为一名热衷于环境保护的记者,笔者过去曾赴欧美大陆拍摄过许多环保电视片。在当今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笔者又把电视镜头转向了南太小岛。  相似文献   
4.
垃圾防渗粘性土对多环芳烃菲(PHEs)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菲(PHEs)在垃圾防渗粘性土中的吸附机理规律及其吸附模型,探讨了pH值及土样颗粒等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垃圾填埋场防渗粘性土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菲在粘性土中的吸附过程包括4个阶段,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9h;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相关系数为0.98,属于非线性等温吸附;菲的水-土分配系数Kd为0.01,有机碳和水之间的分配系数为14.29;当pH值7.42时,土样对菲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迅速增大;pH值7.42的酸性环境中,对菲的吸附量也变大,但是随着酸性的加强,当pH值6.74之后,吸附能力不再有明显变化;菲的最大吸附量与土体的粘粒含量、比表面积呈正比,由大到小顺序为粘性土粉质粘土细砂。  相似文献   
5.
农业施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土壤碳酸盐风化动力学,以至影响碳循环系统。本研究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结合底部埋置碳酸盐岩试片,依据淋滤液的水化学对比分析,研究了施用牛粪肥及复混肥对土下碳酸盐岩试片溶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牛粪肥后,淋滤液中的HCO-3、C1^~、NH4+、耗氧量(COD)、K+、Ca2+、Mg+、N...  相似文献   
6.
青岛大气气溶胶中氨基化合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金辉  范得国  韩静  张云  祁建华  高会旺 《环境科学》2010,31(11):2547-2554
氨基化合物是大气气溶胶和雨水中常被检出的一类有机氮化合物,由于其可作为生物生长直接的氮源,因此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直接作用.利用2008年1~12月在青岛采集的66个总悬浮颗粒物样品,采用邻苯二甲醛/N-乙酰-L-半胱氨酸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其中溶解态(DAC)和颗粒态氨基化合物(PAC)的浓度.气溶胶中DAC浓度为2.4~40.9nmol·m-3,在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冬季最低.PAC浓度为0.7~76.1nmol·m-3,呈现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不同季节氨基化合物的组成不同.依据气团的后向轨迹,气溶胶样品可分为受北方陆源、南方陆源和海洋源影响,DAC和PAC在受南方陆源影响的气溶胶中浓度最高,北方陆源次之,海洋源气溶胶中最低.不同来源的气溶胶中氨基化合物的组成不同,蛋白质类氨基化合物对总氨基化合物的贡献在海洋源气溶胶中最高,在南方源气溶胶中最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灰霾天气持续增多,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基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长三角地区及周边缓冲区内共21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PM2.5逐时监测数据,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从年、季、月尺度上分析了PM2.5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 a来,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空间分布明显呈现整体北部高南部低,局部地区略有突出的分布特征;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年均值为57.08μg/m3;其中,江苏省PM2.5的年均值为三省市最高,为65.84μg/m3;其次为上海市,年均值为53.87μg/m3;浙江省PM2.5的年均值较小,为51.53μg/m3。(2)从季节尺度分析,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变化表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变化趋势;这与区域内冬季风向来源、降水稀少、气象扩散条件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3)长三角地区月浓度变化大致呈U形分布; 12月份PM2.5浓度最高; 3月份以后, PM2.5浓度开始呈逐步下降趋势;在5~9月份,区域PM2.5处于"U"字的谷底,其中6月份夏收时期秸秆焚烧、气象等因素导致PM2.5浓度有略微升高;进入10月份后迅速攀升,且11、12月份呈现持续升高态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南方电网某公司下属各局所辖区域内自2000年以来山火诱发高压输电线路跳闸事故的统计数据,从季节和月份等时间因素及地势地貌和林分类型等空间因素进行分布规律分析,确定山火诱发同步跳闸频率;为进一步探讨易爆发山火地区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利用全国森林火险气象警报图与谷歌地球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方五省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和海南)输电线路因山火跳闸的重灾区进行初步识别和划分。结果表明:时间上,可致跳闸的山火爆发具有季节性,一般集中于每年2—4月和每日11:00—18:00,发生频率依次为71.2%和91.2%,而在输电线路因山火跳闸率最高的2月份,云南西北部和广东北部的局部区域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到5级;空间上,可致跳闸的山火发生在阳坡的频率为94.1%,其中在缓坡和直线坡发生频率依次为50.0%和55.6%;维持山火可燃物多为桉树等油性速生林,发生频率为58.5%。此外,在地域分布上,云南、广西及南方五省份交界处由于森林覆盖稠密且高压输电线路分布密集,山火诱发跳闸事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生活垃圾催化热解液体产物特性变化规律,选取Na2CO3、CaO、Fe2O33种催化剂,利用固定床实验、红外分析(FT-IR)进行生活垃圾热解液体产物产率和组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热解终温600℃无催化剂时,生活垃圾热解液产率为39.80 wt%,添加3种催化剂后热解液产率均降低;生活垃圾分别添加1%的Na2CO3和CaO后,热解油氧含量由22.49%分别降低到20.12%和18.53%,低位热值由30.30 MJ/kg分别提高到33.79和32.74 MJ/kg;无催化剂时热解油成分为脂肪类、含氧化合物及少量芳香类混合物,加催化剂后热解油中芳香类物质峰面积比例显著增加,而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降低,羟基类及羧酸类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明显减少,其他含氧物峰面积比例却增加;CaO催化效果较明显,生活垃圾添加1%的CaO热解油中芳香类物质峰面积比例从4.36%增加到29.46%,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由49.42%降低到23.12%,其中羟基类和羧酸类化合物峰面积比例分别由34.03%和10.65%降低到0.00%和3.34%,其他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由4.73%增加到19.77%.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探究高效、低成本的垃圾堆肥技术,为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目的。以城市生活垃圾为堆肥原料,进行为期35 d的堆肥试验,共设4个堆肥处理。其中处理1:3 d翻堆;处理2:7 d翻堆;处理3:添加0.25%磷酸二氢钾,7 d翻堆;处理4:添加0.25%乙酸,7 d翻堆。测定堆肥原料的物理化学主要参数,探讨采用的措施对生活垃圾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堆肥35 d时添加乙酸处理发芽指数(GI)、阳离子代换值、铵态氮含量、NH4+-N/NO3--N比值分别为116.8%、93.05 cmol/kg、0.547 mg/g、0.788,与7 d翻堆处理各指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3 d翻堆处理的各项指标与7 d翻堆处理比较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0.25%磷酸二氢钾处理的堆肥腐熟程度与7 d翻堆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得出以下结论:3 d翻堆和添加乙酸能够明显加快堆肥腐熟的进程,添加0.25%的磷酸磷酸二氢钾对堆肥的腐熟进程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