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门湾近海有机污染对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海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亟需评价污染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微生物作为对环境变化的首要响应者,可能作为评价污染水平的指示生物.为此,本文采集三门湾和邻近鱼山保护区共21个站点的表层海水,利用Illumina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基因,对比研究有机污染对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三门湾的有机污染(A)为4.57±2.41,显著(P0.001)高于鱼山保护区0.43±0.74.三门湾和鱼山保护区的浮游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其中三门湾水域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SAR406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鱼山保护区,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低于鱼山保护区.多元回归树分析(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MRT)发现浮游细菌多样性主要受pH、有机污染和叶绿素a(Chl-a)的影响,分别控制了27.7%、15.6%和6.7%的多样性变异.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结果表明驱动细菌群落变异环境因子为有机污染、pH和盐度(salinity),共解释了14.8%的群落变异.同时,空间距离与细菌群落组成显著相关,解释了4.42%的变异,表明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的.此外,本研究筛选到与有机污染状况显著相关的23个细菌科,各科相对丰度的变化与其已知的生态功能特征相吻合,因此可以作为潜在的有机污染指示种群.本实验结果表明近海有机污染显著地改变了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别是潜在病原菌丰度的增加;此外,筛选到敏感指示种群用于评估有机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
滇池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后环境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水质、底质及水生生物的监测和分析,评价工程实施后对改善草海水质,减轻内源负荷及对水生态恢复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疏浚工程直接去除了草海污染底泥层,随污染层分别去除TN、TP20 538 t和1 716 t。疏浚后草海水体透明度由0.37 m提高到0.80 m,水体中的TN和TP由疏挖前的8.91 mg/L和1.07 mg/L降低到疏挖后的8.15 mg/L和0.69 mg/L。疏浚后新生界面层促使形成新的水—沉积物的平衡,水质与底质条件改善以及水下光照条件超过沉水植物恢复的需求,是疏浚后水生态呈现恢复趋势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2015年SO2排放总量宏观控制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中国SO2排放量为1160万吨,2005年为2549万吨,伴随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和s02治理投资的增加,到2010年我国SO2排放量将降至2300万吨(削减10%),仍位居世界第一位。在“十二五”期间,伴随人口、经济、能源的增长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我国2015年SO2排放总量面临微增长、不增长或减排的趋势。应用我国SO2减排宏观控制指标和模式预测了我国2015年SO2排放总量的4种图像或目标。提出了实现SO2排放总量削减10%目标的10条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方解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pH值与不同粒径方解石对磷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设置了不同质量浓度磷系列溶液,加人1g不同粒径,即小于100目、100~180目、180~325目和325目的方解石,在PH值分别为9.00±0.02、7.00±0.02和6.00±0.02时.研究方解石对磷的吸附效果,并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方解石对磷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方解石的粒径越小,对磷的吸附能力越强,在本实验选取的粒径范围内,325目方解石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最好;但180~325目方解石对磷的吸附能力与325目方解石的差别不大,实际应用中,选用180~325目方解石即可取得对磷的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方解石吸附磷的重要因素,pH为6时,由于方解石微溶产生的Ca2 与水体中PO3-4结合形成Ca-P化合物,使其吸附磷效果较好;pH≥7时,通过方解石吸附作用、与碳酸钙共沉作用及以方解石作为结晶核的钙磷化合物结晶作用去除磷;pH为9时方解石对PO3-4吸附效果好于pH值为7时.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源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2种氮源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使用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作为氮源,每种氮源水体分别设置不曝气、连续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4个处理.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NH4+-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中藻类生长明显好于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试验后期则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藻类生长情况更好.连续曝气对于2种氮源水体中藻类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昼间曝气对2种氮源的藻类生长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H4+-N含量较高的水体中蓝藻容易成为优势种,而NO3--N含量高的水体中则以绿藻为主.不同曝气条件下藻类优势种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镍、铊、金以及其他一些金属的超积累植物在植物冶金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冶金的优势与局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巢湖藻类生物量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2008年对巢湖浮游藻类的生态分布进行了为期1 a的调查研究,并采用自制"藻类上浮/下沉捕集器"定量研究了水柱中藻类上浮和下沉速率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蓝藻为巢湖主要的水华优势群落,但各个季节优势水华种群有所差别,春季鱼腥藻占优势,微囊藻次之;夏、秋两季微囊藻占绝对优势.5月开始,水柱中藻类生物量明显增加;8月份达到最大值,叶绿素含量全湖平均为146.37 mg.m-3.表层沉积物中藻类生物量在9.75~16.24 mg.kg-1之间,最小值出现在夏季,然后逐渐升高,最大值出现在冬季的11月.研究期间(5~10月),水柱中浮游藻类一直存在上浮和下沉现象,上浮速率在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月初,为0.036 8 mg.(m2.d)-1;下沉速率则呈现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9月初,为0.032 1 mg.(m2.d)-1.多元逐步回归统计表明,温度是巢湖藻类生物量变化最为显著的影响因子,其次为总氮(TN)和总磷(TP).  相似文献   
8.
对太湖4个湖区沉积物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可提取重金属(SEM)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Eh)与AVS和SEM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分布在研究区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达134.28%;∑SEM含量波动较小,变异系数为...  相似文献   
9.
以二溴硝基甲烷为研究,采用单一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初始物浓度、自由氯、溴离子、pH值等影响因子对二溴硝基甲烷光降解的影响,探讨了二溴硝基甲烷的光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二溴硝基甲烷在紫外光条件下的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光降解效率随二溴硝基甲烷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光照强度和pH值增加而增加;溴离子的存在能促进二溴硝基甲烷的光降解;添加自由氯能够显著加快二溴硝基甲烷的光降解效率,并且会使二溴硝基甲烷在光降解的过程中转化为以一溴一氯硝基甲烷为主的其他卤代硝基甲烷.此研究结果可为水处理过程中控制二溴硝基甲烷的形成、降低水质安全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溶解氧和光照对狐尾藻衰亡释放氮磷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杀青后的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段浸泡于添加氯仿(抑制微生物活性)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氮磷碳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组总氮释放量平均3.33mg/L,比不曝气组高6.39%。总磷释放量平均15.07mg/L,比不曝气组低50%以上。COD平均释放量66.83mg/L,为不曝气组2倍以上。(1)曝气抑制了硝氮释放。在搅拌作用下,植物残体和水溶液充分碰撞与接触,加速植物残体中氮和碳向水中转化,导致曝气组总氮、氨氮、有机氮和COD升高。曝气组植物残体破碎导致表面积增加对磷吸收的促进程度强于对附着作用的降低以及植物残体磷释放作用的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水中磷浓度降低。曝气抑制了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无机磷释放。(2)有光照组总氮、总磷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3.13,30.53和32.51mg/L,分别为无光照组的1.24,3.28和2.46倍。光照促进狐尾藻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无机磷及碳的释放,但抑制有机氮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