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絮凝 -直接过滤工艺是一种将混凝反应、沉淀截留集中在同一滤柱内同步完成的高效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中 ,通过絮凝剂的加入 ,具有同步去除PO3 -4 P、SS和部分COD的功能。本文研究了该工艺对二级处理出水中PO3 -4 P、SS和COD的去除效果及其规律。研究表明 :采用聚合氯化铁 (PFC)作为絮凝剂 ,当Fe/P摩尔比为 2∶1时 ,水中PO3 -4 P的去除率达 98.8% ,浓度可降至 0 .1mg/L以下 ,同时SS、COD去除率也有明显提高。与传统的混凝、沉淀除磷工艺相比 ,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污泥量少等优点 ,是一种更为经济和简单的处理单元 ,适用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除磷和进一步提高水质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2.
深床过滤颗粒截留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深床过滤过程中颗粒物与滤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对微絮凝深床过滤进行了中试研究,考察了1~l0μm粒径颗粒在500cm滤床中的截留情况,并连续65h监测滤柱水头损失的变化;在滤速为24m/h情况下,计算了1~10μm粒径颗粒所受的水流剪切力;利用理论分析,分别讨论了表面电位为-25mV及-125mV、粒径为1~10μm的颗粒与滤料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力.理论计算值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很好的解释,说明可以通过颗粒与滤料间的作用力分析来研究均质滤料深床过滤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3.
氯代芳烃在黄河底泥中吸附—絮凝—沉降规律及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黄河底泥对以氯苯为代表的氯代芳烃类有机物的吸附规律及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絮凝剂(铝铁共聚物)对氯苯去除率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黄河底泥对氯代芳烃类有机物的吸附主要通过其表面及微孔作用。加入絮凝剂后氯苯的去除率明显提高,这是由于絮体在形成过程中的凝聚、卷扫、网捕作用使水体中微小胶体颗粒得以沉降,进而增加了有机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聚合氯化铁在微絮凝-深床过滤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聚铝(PAC)为参照比较研究了聚合氯化铁(PFC)在微絮凝深床过滤工艺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PFC投药量少(Fe:Al=3:5),其水头滤程可达63h,周期产水率可达1504m3/m2,而PAC的水头滤程为53h,周期产水率为1266 m3/m2;PFC表现出利于延长运行周期,提高产水率等优势.通过截污机理研究表明,PFC具有形成絮体快,与滤料作用迅速,脱水性能好等特点,与PAC相比PFC更适用于微絮凝-深床过滤工艺.  相似文献   
5.
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是一种将混凝反应,沉淀截留集中在同一滤柱内同步完成的高效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中,通过絮凝剂的加入,具有同步去除PO^3-4-P,SS和部分COD的功能,本文研究了该工艺对二级处理出水中PO^3-4-P,SS和COD的去除效果及其规律。研究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铁(PFC)作为絮凝剂,当Fe/P摩尔比为2:1时,水中PO^3-4-P的去除率达98.8%,浓度可降至0.1mg/L以下,同时SS,COD去除率也有明显提高。与传统的混凝,沉淀除磷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污泥量少等优点,是一种更为经济和7简单的处理单元,适用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除磷和进一步提高水质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6.
复合式活性污泥-生物膜反应器硝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投加悬浮填料的普通活性污泥法与投加悬浮填料的活性污泥—生物膜法的对比研究发现,普通活性污泥法的硝化能力很低;但向普通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悬浮填料后,填料载体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与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可强化原有系统的硝化功能,出水NH3—N小于15mg/1。该工艺不需对原有的处理设施作重大改造,非常适合于老污水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