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城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不断增加,同时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方式和排放状态也与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热电厂采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出现,对常规应用的稳态远距离以统计学为基础理论的高斯大气预测方法提出了挑战。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大气污染物预测模式——德国模式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预测上存在着许多关键性问题,如大风下洗条件下,冷却塔附近空腔区的大小和范围、空腔区污染物最高地面浓度等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准确预测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况,采用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预测模式——数值风洞模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下,大气污染物最高地面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同时在冷却塔下风向存在负压区,污染物在该区域高浓度聚集。且在夏季6.0m/s风速下,冷却塔下风向最高地面浓度出现峰值,属于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数值风洞模型可利用图形化手段实现对空腔区产生、变化、破碎至再生成的全过程描述,从而建立了一种大气污染预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苏浙皖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苏浙皖地区分布的64种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植物种的种群现存数量、生态地理分布、稀有濒危原因、保护价值及保护措施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为有效地抢救和保护本区的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泥系统的废水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难以达到N、P同时高效去除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混合培养.并指出设置双泥系统对微生物进行分相培养能有效地解决现有工艺中的有机物去除、脱氮与除磷之间的矛盾,能够实现有机物、氮、磷的稳定、高效去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此进行了众多研究,本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双泥工艺(Dephanox、A2NSBR、A2N、PASF、BICT等)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BICT)除磷中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双循环两相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它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增设独立的生物膜反应器,实现微生物的分相培养,对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很大的潜力。通过对城市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负荷和运行条件下TP去除率可达90%,出水TP浓度可控制在1·0mg/L以下。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雄安新区农田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测试新区小麦籽实和根系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其赋存形态,利用综合污染指数(IPI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生物富集系数(BFC)和风险评价指数(RAC),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开展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估及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新区根系土壤中Cd、Cu、Pb和Zn含量均值显著高于河北省表层土壤背景值.IPIN介于0.2~5.18之间,94.83%的根系土样为安全无污染等级;土壤中Cd单指标潜在生态危害最大,其次为Hg元素,Cr、Ni和Zn潜在生态危害较小;总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微和中等等级为主,占比分别为64.66%和30.17%.根系土壤中Cd生物活性形态组分(离子交换态和水溶态)占比达33.43%,生物有效性相对较高,其他各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均以残渣态为主(残渣态占比>60%).RAC指数由大到小为Cd > Ni > Hg > As > Cu > Cr > Zn > Pb,重金属Cd的RAC均值为22.75%,以中等风险为主,其他各元素RAC均为低风险或无风险.根系土壤重金属主要潜在来源是在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叠加了人为活动.农作物籽实中重金属迁移、富集能力依次为Zn > Cu > Cd > Hg > As > Ni > Pb > Cr,其中As、Cd、Pb和Zn的生物有效组分对小麦籽实吸收重金属起促进作用,农作物籽实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土壤理化指标(OM和CEC等)双向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组分比例.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雄安新区企业密集区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其周边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风险的影响程度,系统分析企业周边农田区小麦籽实及其根系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与超标情况,利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开展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和源解析.结果表明,根系土壤96.67%的样品存在1种以上重金属含量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小麦籽实96.67%的样品Pb含量和16.67%的样品Cd含量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根系土壤Cd和Pb污染相对严重,Igeo呈中~重污染以上等级状态的样品数占比分别为83.33%和53.33%,Cu、Hg和Zn处于轻污染和中污染状态的样品数占比90%以上,As和Ni呈现轻污染状态,Cr处于无污染状态.根系土壤样品RI介于212.69~1 022.69之间,73.33%的样品RI为强生态风险等级,Cd潜在生态危害最大,其次为Hg和Pb元素.土壤重金属Cd、Zn和Cu的富集主要受周边企业生产活动的影响,As、Hg和Pb除受企业生产活动因素影响外,还可能受汽车尾气、燃煤等人为源影响,Cr和Ni主要受自然地质背景因素影响.企业周边农田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元素的累积与其距离企业距离(H)均呈负相关关系,距离企业越近,周边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元素累积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硝酸稀土在金鱼体内富集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前文我们报告了硝酸稀土对几种习见鱼类的急性毒性,本文将进一步观察金鱼[carassius auratus L.]对水环境中的硝酸稀土的富集能力.关于稀土元素在鱼体内富集作用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国外研究也很少,以往仅见国外资料提及:当水中含有可溶性铈化合物时,铈可累积于鱼类的骨骼中。我国的稀土资源极为丰富,不仅在工业上广泛使用稀土,而且正在大力开展稀土农用方面的试验,将有越来越多的稀土进入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放热特征,确定影响煤氧化放热强度的主要因素,以4种不同煤化程度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封闭式煤氧化试验方法,结合键能平衡法计算煤在25~70℃、氧气体积分数0~21%范围内的氧化放热强度,获得煤氧化过程中氧氧气体积分数、温度和氧化放热强度三者间的关系表达式;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挥发分、水分、含硫量、灰分、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与煤氧化放热强度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煤耗氧速度、CO释放速率和CO2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趋势。通过比较挥发分、水分、含硫量、灰分、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与煤氧化放热强度的关联度可知,影响不同煤化程度煤样氧化放热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煤自身的挥发分质量分数,而外部因素中的温度对同一煤样氧化放热强度的影响要强于氧气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