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土壤中钒的化学结合形态与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利用和控制土壤条件,改善土壤供钒特征,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服务,综合参考国内外对土壤中其他微量元素形态划分的方法,初步区分出土壤中的钒以5种主要的化学结合形态存在。其含量多少依次为残留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易还原锰结合态>可溶态。通常,残留态钒占土壤全钒含量的90%以上,而可溶态钒的含量常低于1μg/g。一般而言,在较高的温度,较强的还原条件以及酸性土壤条件下,土壤中其它化学结合态钒更多地向可溶态钒转化;除有机质结合态钒外,其它形态钒的含量都与土壤全铁含量间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外源钒在酸性红壤中的形态转化速率较慢,在石灰性的栗钙土中的形态转化速率较快。酸性土壤对钒的缓冲能力强,缓冲容量大,不容易产生钒污染。  相似文献   
2.
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潮土中钒含量高于30mg/kg,大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量显著减少(>1%L.S.D);而在红壤中,钒含量高达75mg/kg,对大豆幼苗的生长也没有明显的影响(<5%L.S.D)。潮中易产生钒毒害的机理可能是因为对钒的吸附容量小,在土壤溶液中保持有较多量的有效钒供给大豆幼苗,并已当土壤pH变化时仍然保持对钒较高的吸附能力和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