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传统的环境监管模式已难以适应对当前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的推进迫在眉睫。在总结全国部分城市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市环境特点与城市管理特征及经验,系统梳理开展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的重点,最后提出了推进南京市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别在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石梁岙和凤阳湖设置样地,采用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常绿阔叶林与杉木林、柳杉林与针阔混交林全土和不同粒级(0~0.5、>0.5~2.0、>2.0~5.0、>5.0 mm)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及其分子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①常绿阔叶林0~20 cm层全土w(有机碳)(12.84 g/kg)显著高于杉木林(9.98 g/kg),柳杉林(13.93 g/kg)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11.54 g/kg) (P<0.05).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w(有机碳)总体上均随着粒径的增大呈降低趋势. ②与杉木林相比,常绿阔叶林全土有机碳中w(烷氧碳)较高,w(烷基碳)、w(芳香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则较低,显示常绿阔叶林全土有机碳稳定性较差;与针阔混交林相比,柳杉林全土有机碳中w(烷基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较高,w(烷氧碳)则较低,显示柳杉林全土有机碳稳定性较好. 与0~20 cm层相比,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20~40 cm层全土w(烷氧碳)均明显降低,w(烷基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均明显升高,有机碳稳定性变好. ③随着粒径的增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的w(烷基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均呈降低趋势,w(烷氧碳)均呈升高趋势,说明团聚体结合的有机碳稳定性逐渐变差. 研究显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不同树种组成是影响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其分子结构、稳定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高浓度臭氧为主要特征的光化学污染是城市地区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之一。利用WRF-CALGRID空气质量模式系统模拟南京地区的光化学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前体物的浓度分布与污染物排放的情况较吻合,臭氧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下风方向、源区浓度较低,白天臭氧的浓度普遍大于日平均浓度。利用WRF-CALGRID模拟减少35%前体物排放后臭氧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前体物浓度减小幅度与35%相差不大,减少NOx时臭氧增加、减少VOC时臭氧减少,说明南京城市区域多为VOC控制区;进一步通过光化产物指示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地区的指示因子数值小于敏感性过渡值,控制臭氧浓度要控制VOC的排放。利用WRF-CALGRID模拟未来气温增加条件下臭氧的变化,结果显示南京大部分地区浓度将增高1×10-9以上。城市光化学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开发的钦州市生态敏感性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区域开发的钦州市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中、低敏感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4.49%,高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19.22%和16.29%.通过对生态敏感与开发建设关系的分析,划分出生态高约束、生态适度约束及生态非约束3类区域,为全市工业化、城市化空间发展提供参考.从自然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与供给、自然灾害影响及建设用地拓展4个方面提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预防和控制生态敏感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用地的环境功能及空间整合——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地区的生态用地不仅要关注环境污染与生境退化的影响,而且还应重视生态用地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调节与改善效应。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生态用地保护对维护其“山水林城”的环境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与空间分析等方法,得出全市生态用地占土地面积的15%,按功能的适宜性与相近性,归并划分出水源涵养、河湖湿地、风景名胜和地质遗迹4个类型区,且前两个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优势;选取表征环境功能重要性的12个指标,评价得到极重要区占全市生态用地19%,较重要区占56%,重要区占25%;综合考虑生态用地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空间发〖JP2〗展的环境调控作用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协调,构建包含11个环境源强的4个生态环境调控组团,提出了禁止、限制各类活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15种树木叶片对铅锌的吸收吸附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ICP仪对南京市15种主要绿化树木的叶片吸收吸附铅、锌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树木叶片对铅、锌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并依污染物和树种的不同差异明显。在被研究的15个树种中,对铅吸收量较高的树种是雪松和圆柏,对锌吸收量较高的树种是杨树。对铅吸附能力强的树种是雪松,对锌吸附能力强的树种是海桐。叶片吸收和吸附铅的能力强的树种是雪松,叶片吸收和吸附锌的能力强的树种是杨树。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杨树和雪松叶片中重金属铅和锌的累积量,可作为铅锌污染监测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