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颤蚓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实验室模拟沉积物中颤蚓生物扰动过程,研究了生物扰动对沉积物TN释放的影响,并探讨了温度、pH和DO对颤蚓生物扰动作用下TN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颤蚓生物扰动能促进沉积物TN释放,且促进效果随颤蚓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适当地提高温度有助于颤蚓快速生长,提高生物扰动对TN释放的促进效果,温度由15℃提高到25℃,上覆水...  相似文献   
2.
絮凝条件对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在85kg/m3的含沙高浊水中投加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沉降技术分析探讨了不同絮凝条件下泥沙絮凝形态学参数:絮体粒径、絮体有效质量密度、絮体自由沉速、浑液面沉速与上清液余浊等的变化规律.利用表征参数“分维”定量控制不同絮凝条件(如搅拌速率、搅拌时间、高分子浓度等)对含沙高浊水絮体结构分形特性的影响.实验证明,不合适的絮凝条件将导致絮体分形构造疏松脆弱,分维值低.絮凝条件合适时(快速絮凝强度为:r1=300r/min,t1=10s;慢速絮凝强度:r2=120r/min,t2=180s;CP浓度:0.1%),絮体分形结构处于最佳状态.该状态下的絮体具有粒径较大、沉速快、有效质量密度高、粒度分布均匀,分维值最高(D3=2.16)的特点.而且,由静沉实验测得浑液面沉速高,上清液余浊也低.泥沙絮体分形结构达最佳时的混凝性能、沉降性能与结构密实性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供水系统中蠕虫类水生生物的出现严重危及供水水质安全.为实现供水系统中蠕虫风险的高效控制,以颤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二氧化氯对颤蚓的灭活动力学及水质对灭活效果的影响,并对灭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T值(氧化剂浓度和接触时间的乘积)可以较好地用于评价ClO_2对颤蚓的灭活效果;灭活过程符合伪一级延迟Chick-Watson模型.温度的升高缩短了颤蚓灭活时的"延滞期",并提高了灭活效率;实验条件下,体系pH的增加有助于提高ClO_2灭活效率;浊度和有机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灭活效率显著降低.当CT值超过80 mg·min·L~(-1)后,ClO_2将导致体系蛋白质浓度显著降低.颤蚓灭活过程中"延滞期"的出现和蛋白试验结果综合表明:颤蚓表皮层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其对ClO_2的耐受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表明,ClO_2灭活颤蚓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是含氧自由基的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4.
沸石覆盖原位控制湖泊内源中等活性有机磷迁移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湖泊内源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控制与释放发生机制,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沸石覆盖原位控制湖泊内源MLOP迁移转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酸性水体促进内源MLOP迁移,碱性条件下抑制其转化,不同p H值试验水体沉积物中内源MLOP相对浓度为:[MLOP/TP]p H8[MLOP/TP]p H7[MLOP/TP]p H6;温度明显提高内源MLOP迁移水平,低温水体相对高温水体沉积物中内源MLOP含量较低,5℃条件下内源MLOP迁移表观量最大,其随时间迁移量呈幂函数关系,可表示为[MLOP/TP]=0.2823T0.657(R2为0.9709);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内源MLOP均发生迁移,且迁移特征和影响效能高度一致,迁移平衡后好氧环境内源MLOP和厌氧内源MLOP相对浓度呈线性相关,可表示为[MLOP/TP]好氧环境=1.0884[MLOP/TP]厌氧环境-0.0271(R2为99895);光照因子促使内源MLOP迁移,而避光和沸石粒径因素对内源MLOP迁移影响较小;底栖生物颤蚓通过爬行、摄食、掘穴、栖所建造及分泌排泄等一系列活动影响内源MLOP迁移.沸石原位控制湖泊内源MLOP迁移转化效能较弱.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造纸黑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制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对造纸工业排放的黑液进行处理。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过氧量(初始反应时所加氧气的量与废水完全氧化所需氧气的理论量的比,%)等对黑液中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处理黑液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0℃,压力26M Pa,过氧量500%,反应时间120s。在此最佳条件下处理COD为85 000m g/L的造纸黑液,COD去除率可达99.9%。  相似文献   
6.
二级Fenton氧化高浓度有机硅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级Fenton氧化技术对可生化性差的高浓度有机硅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不同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对比了一级氧化和二级氧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对于COD为9 600 mg/L的高浓度有机硅废水,pH为3,[H2O2]/[Fe2+]=2∶1为最佳的反应条件,COD去除率随着H2O2的投加量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每200 mL水样中先投加20%的硫酸亚铁12 mL,然后分2次投加30%的H2O2各4 mL,氧化完成后调整pH值为7~8静止沉淀,COD去除率达89.2%。对于某绝缘电器厂的生产废水经二级Fenton氧化处理后,出水有机物浓度显著降低,可生化性提高,Fenton二级氧化可以作为高浓度有机硅废水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
纳米金属材料因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具有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负载型纳米金属相对于纯纳米金属材料具有稳定性高,易回收利用,无毒害性等优点,其制备和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效果较理想的负载方法。因载体对负载方法的选择影响较大,文章着重介绍了以膨润土、活性炭、碳纳米管、氧化物和有机高分子类为载体的负载方法,引用国内外学者的实验成果,对制得的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形貌,粒径等特性进行描述。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应用广泛,着重描述了近年来其在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方面的应用进展,对难降解的有机卤代物,有机染料和重金属以及硝酸盐类等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纳米金属材料在投入应用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氟水沸石除氟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和恒温震荡实验,研究了接触时间、pH、温度及反复使用次数对沸石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沸石除氟效果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有上升趋势,除氟效果良好,适用于我国高氟水地区.  相似文献   
9.
10.
以Fe~(~(2+))、Mn~(~(2+))和Cu~(~(2+))为催化剂,运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对水中聚乙烯醇进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比较,臭氧催化氧化对聚乙烯醇的去除效果明显提高,且与催化剂浓度相关,去除效果随Fe~(~(2+))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在35 mg/L左右达最大值,去除率为85%;随Mn~(~(2+))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最佳含量约为5 mg/L,去除率为54%;加入Cu~(~(2+))催化剂,在35 mg/L时去除率为5%,其他剂量时去除效果不明显。3种催化剂投加量同为35 mg/L,反应时间3 h条件下,去除效果对比为:Fe~(~(2+))Cu~(~(2+))M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