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口湿地资源生物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长江口湿地是我国一块重要的滨海湿地,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为当地乃至更广领域的经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探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六种具有代表性资源生物的利用现状。这六种资源生物是中华绒螯蟹苗、日本鳗鲡苗、缢蛏、河蚬、芦苇和海三棱草。它们在维持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上具有其他许多生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源的持续发展已受到了一定的威胁,造成它们资源现存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受污严重及围垦滩涂等一些因素。如何正确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已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可持续利用它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调查了长江口3个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特征和环境功能。经鉴定底栖无脊椎动物有41种,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fluminea)、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ustulata)、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麂眼螺(Rissoinasp.)、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谭氏泥蟹(Ilyrplaxdeschampsi)、无齿相手蟹(Sesarmadenaani)和天津厚蟹(Helicetridenstientsinensis)。讨论了底栖动物资源的主要生态学特征及其环境功能,提出了对底栖动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沙洲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利用磷的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沙洲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物中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沙洲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为437.6~1103.7μg·g-1,其中79.5%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无机磷中以碎屑态磷灰石磷为主;有机磷约占总磷的20.5%.磷的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主要包括弱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等3种赋存形态,而长江口沙洲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含量较少,约为60.5~510.9μg·g-1,平均仅占沉积物总磷的28.86%.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原生植被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原生植被,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植被多行无性繁殖;植物种群数量少,同一种群中多同生群植物;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群落演替的原生特征明显;植被的相对密度大、生物量高,植物中多属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植物,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在特性;九段沙原生植被在上海市、江苏省的部分地域的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湿地植被一旦得以生态型开发利用,有利于营造一个鸟类栖息、觅食的乐园,可减缓浦东国际机场迁徙鸟类活动的压力。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九段沙原生植被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滨海湿地的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天然湿地有滨海湿地、江河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三大系统,其中滨海湿地系统的亚系统和类型最多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按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滨海湿地的下限为海平面以下6米处(习惯上常把下限定在大型海藻的生长区外缘),上限为大潮线之上与内河流域相连的淡水或半咸水湖沼以及海水上溯未能抵达的入海河的河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滨海湿地面积为300~400万公顷。 滨海湿地系统包括潮上带湿地、潮间带滩涂湿地、潮下带近海湿地、河口沙洲湿地和沿岸离岛湿地等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又有一些湿地类型,如从底质和植被区分有淤泥质、沙质、基岩、生物礁及红树林、米草、芦苇等类型。 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着许多明显的或潜在的作用,即所谓湿地的功能。这些功能可分为“实物”性和“服务”性两大类。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及提供人类的食物、建材、能源和其他工业原料等称作“实物”性的功能,调控水量(抗洪防涝)、抵御风暴等自然灾害、净化环境等称作“服务”性的功能,这些功能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丧失湿地就失去这些功能,因此,保持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功能就是确保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崇西湿地冬季潮滩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6年冬季在崇西湿地进行的光滩和草滩插网渔获调查,首次对冬季长江口潮滩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及相关环境因子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崇西湿地潮滩鱼类主要由淡水小型鱼类组成,共23种,隶属7科,20属。光滩和草滩插网的最大优势种皆为油,两种网具的渔获种类组成具一定的相似性。在一个潮周期内,3种多样性指数D、H′ 和J值波动范围较大,小汛潮时多样性指数比其它潮汛低。白天和晚上潮水的鱼类种类数无显著变化(P>0.5),但在个体数和生物量上白天较晚上潮水高(P<0.5)。水温、潮汐大小对潮滩鱼类丰度影响较大,而与盐度相关较小。此外,天气状况也是影响潮滩鱼类的一个重要因子。总之,潮滩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95,自引:3,他引:92  
长江口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滨海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参考Costanza等提出的17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影子工程法、费用替代法以及专家评估法等方法.对长江口湿地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为40.00亿元/a。其中,成陆造地价值为9.0亿元/a,物质生产价值8.86亿元/a,大气组分调节价值为1.15亿元/a,水分调节价值为1.54亿元/a,净化水体价值为3.4l亿元/a,提供栖息地价值为2.86亿元/a,文化科研价值为8.38亿元/a,美学价值为4.81亿元/a。并提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利用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江湾自然绿地的生态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1年考察的基础上,2002年2月和5月,对江湾机场旧址次生性生态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调查发现,目前该区域有高等植物31科61种、土壤动物30种,鸟类43种,特别是湿地景观得到了较好的发育,同时,该区域的部分地段存在环境污染严重,多种破坏环境的人类活动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鉴于该区域地处上海市区,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以及经济价值,对上海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建议在职能部门确定发展规划之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崇西湿地高潮淡水区种植通过筛选的21 种湿地木本植物,以斑块状进行种植,形成工程物种与芦苇、菰等的混交群落。根据 2006年和2008年调查数据,结果表明:本土树种江南桤木、细叶水团花、枸杞、喜树、重阳木、乌桕、枫杨和构树的成活率分别为8685%、8000%、2000%、5000%、4000%、6200%、2000%、1000%和800%,白杜、桑、枣、朴树、榉树和苦楝全部死亡;引进树种落羽杉、沼生栎、木麻黄、彩叶杞柳、海滨木槿和常青白蜡的成活率分别为9890%、9610%、8400%、6200%、5000%和1550%%,美国复叶槭全部死亡。落羽杉、沼生栎、江南桤木和木麻黄耐受淹水性较强,可用于周期性淹水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在无致命性遮光情况下,细叶水团花、彩叶杞柳和海滨木槿是森林湿地生态恢复中较好的灌木物种。通过森林湿地的构建,对区域内的鸟类及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的提升。试验初步筛选出江南桤木、细叶水团花、落羽杉、沼生栎和木麻黄这5种树种为西沙湿地森林湿地的适生树种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崇西湿地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交换及潮汐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湿地具备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典型的生物化学特征.利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对长江口崇西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CO2交换呈V字型特征,平均CO2交换量为-0.06 mg/(m2.s);非生长季无明显特征,平均CO2交换量为0.025 mg/(m2.s).这与其他生态系统CO2交换特征相符合,主要是生长季的植被光合固碳作用所致.非生长季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比生长季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更大.大潮期和小潮期的CO2交换表明,无论是生长季还是非生长季,小潮期从生态系统释放到大气的CO2均高于大潮期,潮汐高度与CO2释放量呈负相关,暗示着高水位抑制生态系统呼吸和阻碍CO2的传输,从而减少了CO2的释放.通过分析大潮期和小潮期的植被净光合速率发现,同一地点的植被固碳过程受潮汐的影响不很明显.潮汐对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的影响主要是减少了土壤呼吸释放CO2的过程.总体而言,崇西湿地在年周期内表现为CO2的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