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环境管理在国家的环境保护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国外在水环境管理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和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国外在水环境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及我国水环境管理现状,提出以流域管理为中心、加强立法保证等建议。并强调,借鉴国外水环境管理的先进经验,以流域管理为基础,以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控制—体化为目标的管理模式是解决我国水环境管理存在问题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系氮污染特征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黄河水系1960年至2000年期间氮污染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干流河水氮污染的程度自上游至下游有升高的趋势;不少支流氮污染的程度大大高于干流。在工业不发达的农业地区,河水总氮与氨氮的最高浓度大多出现在丰水期;在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河水氨氮与总氮的最高浓度大多出现在枯水期;有一部分站点河水总氮与氨氮浓度的年内变化无明显规则,近40年来黄河水系氮污染程度不断上升,1990s年代以后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跨国污染是国际环境法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国际(环境)法是解决跨国污染的重要手段。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对跨国(全球)污染的分析表明,跨国污染实质是产生了国家间的环境不公平,即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扩散到污染国之外的国家,而受害国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总体上可能有效率的经济收益只为污染国占有;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跨国污染环境不公平的国际法途径  相似文献   
4.
跨国污染是国际环境法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国际(环境)法是解决跨国污染的重要手段。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对跨国(全球)污染的分析表明,跨国污染实质是产生了国家间的环境不公平,即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扩散到污染国之外的国家,而受害国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总体上可能有效率的经济效益只为污染国占有;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跨国污染环境不公平的国际法途径。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的机构、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域管理在国家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国外在流域管理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和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国外流域管理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结合三峡 区管理的现状以及建库后可能因管理而出现的问题,就如何在三峡库区更加有效的实行资源与环境的综合管理,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合三峡库区实行更为有效的管理框架和模式等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一体化与多中心:黄河流域水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黄河漉域水质水量管理的现状.在分析国外流域水质水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河漉域实施水质水量一体化管理的框架建议,并对黄河广泛分布的灌区水管理提出了准多中心的制度安排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黄河泥沙含量与COD、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等水质参数间的关系,揭示了当前黄河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监测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描述耗氧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参数中,BOD5能真实地反映黄河的有机污染状况,而COD和高锰酸盐指数,不论是用含泥沙的浑水样品测得的数值,还是用滤除掉泥沙的清水样品测得的数值,均在相当程度上夸大了黄河的水污染程度.这种夸大作用在未污染和轻污染河段尤为显著.作者认为,在使用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参数对黄河水质进行评价时,不宜使用直接测得的数值,而应使用经"泥沙有机质本底量"校正的数值.  相似文献   
8.
对黄河自潼关至三门峡至花园口河段泥沙中有机质的含量、组成、溶解特性和降解特性及对河水COD值与泥沙有机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 .查明了 :1)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主要富集于 <5 μm的细颗粒物中 ;2 )这一段黄河水中溶解态有机质在总有机质中的比例非汛期为 2 0 %— 2 5 % ,汛期为 5 %— 10 % ;3)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 75 %— 80 %以上是既不能为酸也不能为碱所萃取的胡敏素物质 ;4 )在黄河水中可被生化降解的有机质只占总有机质的 1%— 3% ;5 )目前在黄河清洁河段测得的COD值经常高达数十、数百、甚至上千mg L ,几乎等同于河水泥沙含量与泥沙中有机质含量的乘积 .研究结果表明 ,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是稳定性极好的天然腐殖质类物质 ,它们在COD监测方法规定的高温、强酸性和强氧化剂条件下可以被氧化 ,构成黄河COD值的主体 ,但在实际自然条件下氧化过程极为缓慢和有限 ,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危害 ,不能将其与通常概念上的耗氧性有机污染物混为一谈 .测得后未经泥沙有机质背景值校正的COD值不是评价河流污染程度的恰当的水质指标 ,应寻找更好的水质参数来反映和评价黄河水的有机污染状况 .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断流"河段水量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R Program)资料和我国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水文(1950-2000)和水质监测数据(1960-2000),研究了黄河下游“断流”河段水质与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90年代后期,在黄河下游流量急剧减少和“断流”情况下,河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急剧增加,另外,黄河下游“断流”河段水质参数随流量的变化有三种情况:易溶解化合物水质指标的含量随流量增加而降低(如EC,Cl^-,SO4^2-等),难溶化合物水质指标的含量随流量增加而增加(悬浮物、总磷和粪大肠杆菌等);其他水质指标含量的变化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不明显,对部分水质指标与径流量关系进行拟合研究,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施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一体化管理构想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本文通过分析国外流域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流域管理现状 ,提出我国在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一体化管理中实施方案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