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湄潭县旅游资源丰富,本文介绍了湄潭旅游资源的现状,从缺乏旅游精品、资源整合不足、文化挖掘不深、旅游宣传不力、旅游设施滞后、旅游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从茶文化、乡村休闲度假和浙大西迁文化和湄江山水四方面设计了生态旅游产品;从低碳旅游设施建设规划和体验式生态旅游规划两方面规划了绿色服务产品,并提出从旅游者、从业者和政府三个层面构建管理型生态旅游;最后对湄潭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浓度三苯胂(Triphenylarsine,TPA)沙质室内培养东北代表性作物大豆,研究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日遗化武")装填毒剂的主要降解产物之——TPA(C18H15As)对大豆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mg/kg~400 mg/kg TPA浓度范围内,大豆受到的毒性效应随浓度增大而增大,直至无法生长;试验大豆的萌发率、根长、下胚轴长和株高等形态指标均随着培养介质中TPA浓度的增加而出现抑制效应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根系是大豆幼苗期砷累积的主要器官,也是对环境TPA毒害效应最敏感、响应最早的部位之一。日遗华武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若处理不当会对埋藏地种植的大豆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格望段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特征:线型切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型工程是主要的生态类项目之一,随着各类线型工程迅速增加,其引发的生态影响已经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分析了线型切割影响的提出背景以及景观生态学在研究线型工程生态影响中的应用。并以青藏铁路格望段为例,分析了线型切割作用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阻断能流、物流、物种流;阻断生态用水;阻断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造成景观破碎化。同时,针对不同的切割影响提出了相应防护对策,包括修建排水建筑物、生物通道、树篙廊道等。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最小存活种群”和“种群生存力分析”概念、产生过程、研究内容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步骤,并运用该理论,以敏感种豹为关键种,分析了黔北新建20万吨/年竹浆林一体化工程中原料林基地建设工程对拟建项目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如原料林基地远离豹的栖息地,则栖息地面积尚可满足对豹短期保护(50代)的要求。因此,原料林基地的建设对绝大多数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是可以维持的。  相似文献   
5.
以浙江省安吉县生态保护分级控制规划为例,提出生态保护分级控制规划的"红、蓝、绿三线控制区"方案,其中红线控制区为严格保护区,蓝线控制区为保护性利用区,绿线控制区为建设性开发区.此方法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旅游景观资源形象美必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规律美为内涵,认为自然美的生态价值才是自然的第一价值。并以三亚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为例,对海域、陆域典型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山风景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宝贵的资源,保持景区自然体系的生态安全是黄山风景区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周广胜、张新时建立的自然植被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黄山风景区的生态完整性维护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景区内敏感资源的生态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容量状况,对黄山景区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山风景名胜区自然系统处于高亚稳定平衡状态,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不良干扰的能力和破损生境的修复能力,但要注意规范和控制人类活动的扰动,保护珍稀动物,优化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城区道路较多,路况复杂,城区交通尾气污染预测比较复杂。为了准确预测城区汽车尾气污染,首先将城区道路按照道路等级进行分类,然后对每条道路进行分段直线模拟,根据每段道路的车流量及路况,分段对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将不同道路污染物的预测浓度进行叠加,从而得出整个城区交通尾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状况。用此种方法对三亚城区交通尾气污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按照目前三亚市机动车发展速度,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到2015年会出现局部地区NO2小时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生态完整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生态完整性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方法。生态完整性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生态完整性评价可从评价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两个角度进行。然后以原料林基地建设工程为例,进行了生态完整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评价区生产力明显增加,对雏护生态完整性有利。但大面积种植原料林,降低了生态系统的阻抗稳定性,对生态完整性不利。为此,在整地造林时,必须保护原料林周围的次生林;如果一块原料林面积超过50亩,建议横纵各建一条宽30米的乔灌混生的隔离带,增加植被的异质性,从而增强其阻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三亚市风景资源生态敏感性及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三亚市海陆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和旅游资源单体的生态敏感性,根据区域所具有的承载力和风景资源的生态功能,对典型滨海型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具体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