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藻类生长有一个适合的流速,即临界流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于临界流速状态的藻类生长更快.在藻类生长模型中,引人流速影响函数,数值模拟嘉陵江重庆城区磁器口河段2007年2月-7月的藻类生长情况,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流速在0.03-0.05 m/s比较适合研究河段的藻类生长.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色空间减少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梳理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绿色空间的动态演化效应的研究方法和绿色空间的作用功能,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热点和成果,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薄弱环节,提出城市绿色空间演化效应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采用ArcGIS 10.0及InVEST土壤保持模型,分析2000—2010年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模拟流域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及土壤保持量的变化规律,并着重探讨土地利用类型方式转变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间,流域裸地大比例减少90.18%(831.06 hm2),主要转移至水域,耕地大面积减少5 197.24 hm2(4.11%),主要流向灌丛和城镇;坡耕地还林还草初见成效,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成效显著。2)2000—2010年间,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较为严重,整体处于中度侵蚀至强度侵蚀级别,但10 a间侵蚀状况有减缓趋势;在该研究时段内,耕地大面积转为灌丛是该流域由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引起的土壤侵蚀减缓的主要原因;另外,耕地转为林地以及裸地面积的减少也起到了减轻土壤侵蚀的作用;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林地、灌丛及草地转为耕地时,土壤侵蚀强度则会明显增加。3)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受多方因素共同影响;2000、2010年研究区实际土壤保持量分别为5.35×108、5.47×108 t;占全区面积一半以上的林地和灌丛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较为稳定,全区土壤保持功能有所提高。保证一定面积的林地、在人工干预下合理安排坡耕地还林还草区域的空间分布是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减少土壤侵蚀的必要措施,同时应注重对可利用耕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鲁湘  吴磊 《环境教育》2003,(5):56-59
由于人类对大自然非理性的掠取,我们面对着一个一点也不容乐观的、千疮百孔、遍体鳞伤的环境。这并非盛世危言,我们来看看事实吧! 拯救藏羚羊是近几年环境保护的一个热点。本期刊发的《枪口下的生灵——藏羚羊》介绍了藏羚羊危情的来龙去脉和现状。拯救藏羚羊,伸出你的双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公式推导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有关影响因素,并且从中提取出部分因素,选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表对流速进行分析,三因素分别为槽道宽度、槽道深度、槽道长度。通过CFX仿真得出对应的平均流速。结果得到了各因素水平变化对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影响程度。槽道宽度及槽道深度对于毛细槽道平均流速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并得到最优的水平组合。结论对于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剖析,对于毛细矩形槽道传热的优化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京玄武湖底泥磷释放复水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分析了底泥营养物的分层分布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强度;模拟了复水过程底泥内营养盐中的磷的释放规律;建立了上覆水中磷浓度变化对界面物质交换的影响方程。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分布在底泥沉积物的无机态营养盐在较长时间内都将持续影响湖体水质,实验结果对实施生态湖建设及防止湖体富营养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固体回收燃料(SRF)是由城市生活垃圾(MSW)经机械生物处理(MBT)而得,具有高热值、低氯和含汞的特点,是继垃圾衍生燃料(RDF)之后的一种新型燃料。目前SRF焚烧技术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研究,但仍需要向大规模、高参数(高蒸汽温度和压力)、稳定运行方向发展。从垃圾焚烧现状入手,简述了国外SRF焚烧和共处置技术的研究现状,同时回顾了国内对MSW和RDF焚烧技术的相关研究,分析了SRF焚烧和共处置时污染物排放的规律,以及SRF对共处置锅炉运行工况的影响。最后指出了实现SRF焚烧技术的大规模、高参数工业应用必须研究的3个方面,包括:SRF的分类方法和燃烧模型,烟气净化系统的改进,SRF焚烧对锅炉腐蚀、结渣和积灰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低C/N条件下MUCT工艺的反硝化除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军  王晓玲  吴相会  吴磊 《环境科学》2007,28(11):2478-2483
以C/N较低的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研究和分析了MUCT工艺缺氧区的反硝化除磷特性.结果表明,①缺氧区1因为COD浓度相对较高,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氮优先被传统反硝化菌利用,不能作为DPB的电子受体,所以主要发生释磷反应;②缺氧区2内DPB利用厌氧段贮存大量PHB为碳源,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进行吸磷,且吸磷量逐日提高,从最初的0 .93 mg/L增加至18 mg/L,缺氧吸磷率最终稳定在40%左右;③缺氧区3内,由于硝酸盐氮和COD浓度过低,进行无效释磷反应过程,释磷量在0 .27~3 mg/L之间;④系统对COD、TN、TP的去除率较高,出水TN和TP浓度分别在10 mg/L和0 .9 mg/L以下.  相似文献   
9.
吴宇宏  杜宁  王莉  蔡宏  周彬  吴磊  敖逍 《环境科学》2021,42(12):5602-5615
高分辨率PM2.5空间分布数据对动态监测和控制PM2.5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选取Himawari-8气溶胶光学厚度(AOD)、ERA5气象再分析资料、DEM、土地利用数据、夜光遥感数据、增强型植被指数和人口数据等作为估算变量,使用改进的重采样法进行数据匹配,并提出改进的线性混合模型(iLME)结合地理智能随机森林(Geoi-RF)构建组合模型估算PM2.5浓度.结果表明:①在选取的估算变量中,气溶胶光学厚度、气压、温度、相对湿度和边界层高度是影响2016年四川省PM2.5浓度的重要因素,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58、0.55、0.54和0.35.②iLME+Geoi-RF模型精度相较其他模型有较大提升,模型拟合Rl2、RMSR 和 MAE 分别为0.98、3.25 μg·m-3和 1.98 μg·m-3,交叉验证 R2、RMSR 和 MAE 分别为0.89、7.95 μg·m-3和4.81μg·m-3.该模型可获取更高精度的四川省PM2.5时空分布特征,为区域空气质量评估、人体暴露风险评价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加合理地科学参考.③2016年四川省PM2.5浓度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各季节PM2.5浓度大小关系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2016年四川省月均PM2.5浓度总体上呈先降后升的"V"型趋势,最小值在6月,最大值在12月,8月和11月有微小起伏.在空间分布上四川省PM2.5浓度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和局部污染程度较高的特点,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落后和人口稀疏的西部地区.④虽然不同模型估算出的PM2.5浓度整体分布基本一致,但iLME+Geoi-RF模型能更准确有效地估算本研究区污染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以典型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草本、灌草、灌丛、乔灌4种植被配置模式以及未采取植被恢复措施的裸荒地为研究对象,同时为研究植被恢复程度,选裸荒地作为对照,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对各配置模式人工、半人工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土壤主要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裸荒地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种类单一,共8种植物,草本层低矮;草本、灌草、灌丛与乔灌4种植被配置模式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共出现35种植物,分属22科.人工植被恢复约15 a后,植物群落主要以人工种植的植物为主,伴生种多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马兰(Kalimeris indica),鬼针草(Bidens pilosa),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以及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等.灌草模式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较高,说明紫色土丘陵坡地采取紫穗(Amorpha fruticosa)+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的灌草模式生态恢复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