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本文分析了国际海洋生态环境管理趋向和我国海洋功能区划与生态环境政策的关系,首次提出版本1.0~4.0的概念规范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序列,探讨了4.0版海洋功能区划的生态环境政策基础与所需承载任务。研究认为:不同版本海洋功能区划虽然反映出海洋生态环境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强化,但仍面临政策滞后性的制度障碍。4.0版海洋功能区划需要审慎地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的工作,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的理论运用和实践,采纳与区划目标相适应的量化控制手段,并与海洋生态环保制度、机制、管理相协调,为海洋生态政绩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与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世界钢铁工业空间格局演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我国钢铁工业向沿海布局的必然性,进而从产能转移、土地利用、海洋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钢铁工业沿海布局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钢铁产业沿海布局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沿海地区是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区域,经济园区超前、超大规划空间规模,加剧了城市的土地矛盾,为解决沿海经济园区合理规划空间扩张的问题,论文以16个沿海经济园区为样本,根据其与城市的区位关系划分为远离城市型、城市边缘型、城市内部型三类园区,分别就三类园区扩张的空间特征及其经济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及土地政策下,园区发展25 a,最大扩张规模不超过60 km2,园区扩张节奏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园区建设初期以及“二次创业”阶段是园区扩张的高峰期;不同区位的园区扩张方向与形态存在差异,远离城市型园区扩张形态为多方向扩张与沿交通线路扩张相结合,城市边缘型园区可由宽幅扇形扩张到半圆形,城市内部型园区为内生式与窄小扇形外延式扩张相结合。远离城市的经济园区,空间扩张所需的投资更高,但其为经济发展保证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经济产出也相对较高。因此沿海各地规划建设园区时,应结合当地资本实力、园区布局区位、园区所处发展阶段等,合理规划园区扩张规模与扩张节奏。  相似文献   
4.
外贸集装箱影响因素和地区差异的研究是预测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和分布的基础,可为沿海港口布局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提供依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2009—2015年中国外贸集装箱生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贸集装箱生成与路径依赖效应、外贸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和吸引外资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劳动力成本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东部地区主要影响因素为路径依赖效应、外贸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和劳动力成本,中西部地区主要影响因素则为路径依赖效应、外贸市场规模、吸引外资能力和劳动力成本。目前我国外贸集装箱生成的空间格局已经形成,但生成动力不足,未来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因此,我国港口布局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这趋势,在规划过程中明确港口功能定位,避免盲目建设和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5.
首都圈内城市职能的分工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其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形成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首都圈曾经具有全国最优越的发展条件,处于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但是其发展相对滞缓。主要原因是首都圈没有形成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首都圈内各城市职能的现状进行量化分析,认为首都圈内各个城市的职能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基础和优势。城市各个部门发展都相对平庸.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因此,只有实现首都圈内各城市职能的整合,才能提高首都圈整体的竞争力。首都圈内各城市实现职能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京津两市在首都圈中的龙头作用不明显;②首都圈内部行政区划分割导致的矛盾日益尖锐;③首都圈内各城市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城市间分工不明确;④首都圈的空间结构急需调整。据此提出促进首都圈内各城市职能整合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城市核心建成区对邻近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机制,选取1990~2015年间长江三角洲77个县级以上市核心建成区10km缓冲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为研究对象,借助扩展强度、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图斑的成长特征及扩展模式。结果表明:(1)1990~2015年,各等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平均面积处于周期波动上升趋势,与各阶段国家(区域)政策变化密切相关;城市等级越高,核心建成区周边扩展规模越大;(2)随着与城市核心建成区距离的增加,各等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景观分离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扩展强度与距核心建成区距离存在衰减的对数曲线关系;(3)研究时段内,城市扩展模式存在两个明显的阶段性特点:第一阶段是1990~2000年,建设用地的增长主要以内部向心填充式集聚为主的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是2000~2015年,建设用地的增长主要以离心边缘式圈层扩散为主的郊区化阶段,此阶段大、小城市的飞地式扩展比例明显提升,中等城市边缘式蔓延保持较高的增长比例。针对城市的不同等级及其发展阶段,政策的引导和政府规划对于土地的合理布局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河北钢铁产业对其他工业部门的波及效应,依据历年统计资料和相关文献分析了河北省主要耗能产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模拟分析了缩减河北钢铁产业规模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研究表明:河北省钢铁产业影响力系数为1.264,感应度系数为3.285,其发展对其他各产业的影响带动作用和受其他产业发展的拉动效应都非常明显;河北钢铁产业对重工业各部门的同向波及效应比较明显,其总产值变动10%时会波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总产值变动33.35%,金属矿采选业总产值变动17.3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总产值变动18.00%,金属制品业总产值变动6.92%。压缩钢铁产业规模既有助于淘汰钢铁过剩产能又有利于扭转河北工业结构不断重型化的趋势。在钢铁产业粗钢产量下降6 000万t的波及影响下,河北省前十大耗能产业的能耗将比2012年可降低19.76%(4 662.02万t标准煤),CO2、SO2、NOx和烟粉尘排放量将分别下降15.41%(10 163.21万t)、23.57%(31.61万t)、8.68%(15.29万t)和28.51%(35.24万t)。淘汰落后产能和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河北省发展需优先解决的两大难题,而缩减钢铁产业规模应该成为河北省解决两大难题的关键步骤和重要举措。本文的研究既为解决河北省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合理制定国家钢铁工业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