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丽江盆地地表-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丽江盆地-玉龙雪山地区采集白水河、三束河、哥吉河、束河河水及流域内地下水样品,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样品主要阴阳离子含量,研究了岩溶地区地表及地下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季节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均呈现弱碱性,主要离子组成以Ca2+和HCO3-为主,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54.8%和92.4%;不同季节河水的离子浓度差别较大,季风期离子浓度仅为西风期离子浓度的80%左右,表明季风期丰沛的大气降水输入对河水离子特征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河水离子浓度普遍低于盆地地下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河水和地下水的无机离子浓度都呈现出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离子含量递增的规律.碳酸盐的风化溶解作用是水体离子的主要来源,季风期降水对水体的离子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对人类聚居区部分天然水体已造成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河涌沉积物及底栖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广州市河涌沉积物及底栖生物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状况。应用 WFX- IF2型原子分光光度计对 2 1个采样点沉积物及底栖生物样品中 Cd、Cu、Zn、Pb、Cr和 Ni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使用标准物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 :沉积物中 Cd、Cu、Zn、Pb、Cr、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5.61、30 2 .1 2、72 7.0 3、1 63.37、67.70、84.58μg/ g干重 ;底栖生物中 Cd、Cu、Zn、Pb、Cr、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 .78、2 9.2 0、2 68.38、1 0 .75、3.89、3.44μg/ g干重。结果表明 :广州市河涌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受污染最严重的是赤岗涌、海珠涌和棠下涌。工业活动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河涌中的水栖寡毛类与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 (P<0 .0 1 ,P<0 .0 5) ,可以作为 Cu、Cr、Ni的良好指示生物。本文还探讨了将河涌污泥作为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汞和硒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用重金属汞(Hg+2) 和硒(Se+4) 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进行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实验。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Hg+2和Se+4对鱼类的影响,为制订渔业水质标准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Hg+2对剑尾鱼的 24、48、96 h的 LC50分别为 1.71、1.35、0.84mg/L;Se+4对剑尾鱼24、48、96 h的Lc50分别为17.91、12.59、6.64 mg/L;在浓度和毒性比都为1∶1的条件下,24 h都表现联合作用,而48 h、96 h则为拮抗作用。剑尾鱼对Hg和Se的最大容许浓度分别为:0.0084和0.064 mg/L。结果还表明:剑尾鱼幼体对Hg和Se敏感,是一种较理想的环境污染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4.
丽江-玉龙雪山不同区域大气降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2009年在丽江-玉龙雪山地区的丽江市区、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索道下部站(索道地区)和白水1号冰川区(冰川区)3个采样点采集了113个降水样品,对其pH、电导率和主要离子(Cl-、SO42-、NO3-、Ca2+、Mg2+、Na+、K+和NH4+)质量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实测pH均高于5.6.3个采样点ρ(总离子)平均值为丽江市区>索道地区>冰川区,其中ρ(SO4 2-)和ρ(Ca2+)均最高.丽江市区季风前后各离子质量浓度变化显著,其中海盐离子质量浓度〔ρ(Na+)和ρ(Cl-)〕从季风前期到季风期变化不大,在季风后期增加;ρ(NO3-)、ρ(SO42-)、ρ(NH4+)、ρ(Ca2+)、ρ(K+)和ρ(Mg2+)在季风前期显著高于季风期和季风后期.采用相关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法对降水中离子来源进行研究,表明SO42-、NO3-和NH4+主要来自局地人类活动的贡献,Na+、K+和Cl-是海洋源贡献,Ca2+和Mg2+主要来源于地表粉尘.   相似文献   
5.
硒对汞致剑尾鱼肝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条件下,应用浸浴法研究了汞(Mercury,Hg)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 Heckel)肝组织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及硒(Selenium,Se)对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低质量浓度Hg组和中等质量浓度Hg组的前期,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在中等质量浓度暴露第3天上述指标诱导值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而高质量浓度Hg组使这两种酶活性显著下降,其中,SOD和GSH-Px的活性在最低时分别为对照组的68%和38.2%,差异极显著(P <0.01).丙二醛(melonedialdehyde,MDA)含量在整个染毒过程中一直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Hg加Se组与Hg组相比,SOD和GSH-Px活性都有很大程度提高,MDA含量也有所下降,表明Se对Hg致剑尾鱼肝氧化性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但相对高Se组其保护性不明显,说明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受用量的严格限制.实验结果还表明,GSH-Px可以考虑作为Hg致鱼类肝功能损伤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伴随人类的开发和使用,生态环境消耗已经超出其自身恢复能力,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改变,探索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路径十分必要。本文从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出发,阐述了以市场为中心和以政府为中心两种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模式,探析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