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88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622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苯乙烯,考察了输入功率、初始苯乙烯质量浓度、气体湿度、停留时间、脉冲频率等因素对苯乙烯降解率和能量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苯乙烯降解动力学模型,探讨了苯乙烯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输入功率30 W、初始苯乙烯质量浓度464 mg/m3、气体相对湿度30%、停留时间0.18 s、脉冲频率200 Hz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苯乙烯降解率为62.20%,能量效率为36.10 g/(kW·h);DBD等离子体降解苯乙烯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为0.109 4 m3/(W·h)。DBD等离子体降解苯乙烯主要通过活性物种e-、·O、·OH和NO2·等对苯乙烯进行氧化。与单独DBD等离子体工艺相比,在相同输入功率下,DBD协同催化工艺能有效提高苯乙烯降解率和矿化率,降低反应器出口O3浓度。  相似文献   
2.
汞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物.汞的还原过程可降低地表环境汞浓度,促进汞的大气传输,对汞的区域/全球循环、甲基化及生物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地表环境微生物还原是汞还原的重要过程,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均可发生.本文介绍了多种环境介质中微生物汞还原在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详细总结了有氧与缺氧条件下微生物汞还原的途径与机制,提出了微生物还原汞的其它可能机制,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慢性砷暴露可导致人群罹患皮肤癌、膀胱癌、肺癌等恶性疾病,但其致毒/癌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砷暴露致毒/癌机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砷的胞内作用途径,而较少关注砷摄入调控过程对其暴露致毒/癌的贡献.在生理条件下,部分砷化合物由于结构与磷酸根、葡萄糖、甘油等天然底物相近,可借由相应的载体被细胞摄入,摄入途径和效率存在显著的砷形态依赖性.此外,砷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效应与其赋存形态直接相关.可见,砷的摄入调控对于砷的暴露致毒/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在哺乳动物体系中不同砷形态的摄入载体、载体调控及对应的砷摄入分布、效率和暴露毒性,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以往在砷致毒/癌机制研究中被忽视的砷摄入调控途径.然而,砷摄入调控过程中的诸多重要环节如砷胁迫下的摄入启动和调控机制等都是空白,需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为深入理解砷的致毒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监测和分析植被覆盖变化是评估区域植被恢复成效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DEM和土地利用数据等,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2010-2020年广西植被覆盖度,结合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提取模型、趋势分析法和分布指数,定量分析广西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在不同地形、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广西植被覆盖度多年均值为69.68%,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现南部、东部向中部、西部和西北部递减的规律。2010-2020年植被覆盖度以高和中高植被覆盖度为主,两者面积占比高达88.74%。(2)广西植被覆盖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其植被稳定型占总面积的58.94%;植被减少型占1.08%,植被增长型占39.98%。植被覆盖恢复改善相对明显,主要来源于低和中植被覆盖度类型向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转化。(3)海拔<300 m、坡度<5°的区域植被退化减少优势明显。海拔在300~800 m的区间和坡度>15°的区域植被增长型为优势分布。而在海拔>1 000 m区间和坡度≤12°区间范围内植被稳定型分布优势相对明显。(4)有林地植...  相似文献   
5.
为诠释尾矿库溃坝后水砂演进过程,提升尾矿库事故灾害应急处置能力,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尾矿库全息影像,建立尾矿库三维数字高程模型,导入三维流体计算软件对尾矿库进行溃坝事故推演。结果表明:尾矿库实景三维模型能高精度还原尾矿库实际情况,尾矿库溃坝将淹没库区临时厂房建筑及下游村落;其中,上游沟谷临时厂房建筑水位高程最大达8 m,尾砂淤积厚度最高达10.5 m,下游沟谷村落水位高程最大达10 m,尾砂淤积厚度最高达2.5 m;通过对库区下游布设监测点,得出各监测点处水位高程和尾砂淤积厚度变化规律,分析溃坝主要影响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尾矿库风险防控、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精神,落实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部署要求,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为导向,以实现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目标,对照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目标管理、污染控制等生态环境管理需求,以宏观决策监测支撑方略、目标指标与网络优化、精细化管控监测支撑为重点领域,提出了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策略与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及重点内容,旨在推动传统监测向智慧监测创新转型,加快实现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应用智能化、测管一体化,更加有力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相似文献   
7.
汞及其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污染物.水环境是汞重要的汇,也是汞发生形态转化与生物富集的重要场所.水环境中铁-汞相互作用对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水环境中铁-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耦合,讨论并总结了含铁矿物对汞的吸附、硫铁矿物对汞的硫化、溶解性铁与含铁矿物对二价汞的还原、铁对汞微生物甲基化的影响、铁参与的甲基汞降解、铁硫矿物介导二甲基汞生成以及水稻根系铁膜对汞吸收的影响,并进一步对铁-汞耦合对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ENVI-met为数值模拟平台,采用人行道和墙面污染物浓度为评价指标,在保持街谷建筑平均高度不变(建筑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设置27个情景开展街谷建筑高度非均匀性对空气污染影响的对比模拟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风速条件下街谷建筑高度的非均匀性对街谷污染均具有较大的减轻作用。非均匀程度越大,污染强度减轻作用越大;错列式非均匀方式对污染的减轻作用大于行列式;非均匀性对街谷墙面污染的减轻作用大于人行道污染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不同磷基材料对铅酸蓄电池污染场地土壤进行稳定化修复,通过毒性特征浸出测试、简单生物提取测试和效果—成本分析确定适用于铅酸蓄电池污染场地的磷基材料,并采用MINTEQ化学平衡模型模拟磷基材料添加后土壤中铅赋存状态的改变、识别土壤中铅的迁移受控相。结果表明:(1)优选的3种磷基材料(磷酸二氢钾(KP)、磷酸二氢钾+轻烧氧化镁(KPM)和磷酸二氢钾+贝壳粉(SKP))对铅的稳定率高于92%,可使铅的生物可给度降低幅度达到12百分点以上,修复成本为65~180元/t。(2)3种磷基材料可明显降低土壤中Pb~(2+)活度。KP和SKP添加后土壤中铅的迁移性主要受Pb_5(PO_4)_3Cl控制;KPM添加后土壤中铅的迁移性主要受Pb_5(PO_4)_3OH和Pb_5(PO_4)_3Cl控制。  相似文献   
10.
环境司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环境法目前正被大大小小的、不可预见的环境诉讼向前推进。基于案件来源、污染物种类、侵权类型以及胜诉率等研究方向,对163份环境污染司法判决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环境污染案件数量与经济发展总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水污染是环境司法审判中的首要污染物;而对财产权的侵犯仍是提起环境侵权诉讼的主要原因;另外司法鉴定与胜诉率之间没有相关性。环境司法审判"特性"对于加强环境执法、完善环境立法、督促环境守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