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和现场布点试验,研究了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迁移的规律。结果表明,该体系对铜、砷污染具有相当大的缓解作用;土壤中水溶性可交换态铜、砷含量很低;铜、砷主要累积在水稻根部;土壤中铜、砷相互有拮抗作用,确定土壤铜、砷临界值应考虑多因素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氟对农作物,家畜和蚕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外不少文献报道了大气氟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从大气氟对农作物、家畜和蚕桑三个方面综合评述这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在HF发生技术上实现了技术突破,于1989年研制了一种新型的HF发生器。其基本原理是将一定浓度的HF溶液通过高温瞬吋完全气化,再与空气混合形成所需浓度的HF供试气体。该发生器的特点是它与开顶式熏气装置相配套使用时,能提供浓度稳定的HF气体,对温度变化的波动性小,仪器响应性能好和技术设计灵活。本文旨在介绍这种发生器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性能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引言 在国外,开顶式田间熏气装置已广为应用,成为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影响的主要设施之一。从1982年起,该装置已在我国几个单位先后组装起来,江苏省植物所已建立了四套大型的该装置。一般,在鉴别和应用该设备时,首先要了解许多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某些植物HF伤害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大气HF对绿化植物、农作物的伤害阈值,对于正确选择绿化树种,合理进行防污绿化,制定大气环境质量基准以及对农作物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伤害阈值又称伤害临界剂量,即使植物叶片出现最初伤害症状(一般以5%叶片受害面积为标准)的污染物浓度和接触时间。 国外自六十年代以来即进行了较多的试验以确定植物的伤害阈值,而我国这方面工  相似文献   
6.
全部大豆熏气试验是在四套开顶式熏气罩内完成,A,B、C和D(CK)的罩内HF浓度分别为0.0036,0.011,0.038和0.0007mg/m^3。根据获得的结果,叶片电导率的变化与叶片生长和吸收氟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的发育阶段密切有关。发现,叶片的氟含量和吸收速率随熏气时间和浓度同步增加,而最高值出现在HF浓度较高的C处理组,大豆叶片比其他部分要累积更多的氟,而且各处理之间地叶片含氟量方面差异明显,而在根、豆荚和豆粒之间差异不明显,较高浓度的熏气使豆荚数,豆粒数以及豆粒重差异明显增加,当浓度大于0.0036mg/m^3时,可能会较大程度降低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绿色植物能吸收大气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作用。但当大气污染物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植物不仅不能继续发挥净化空气的功能,并且本身会受到伤害,如细胞膜透性破坏,生长发育受阻等。如果剂量达到更高的限度时,植物会产生急性伤害,叶片上出现可见的伤害症状。能使植物产生伤害的最低剂量,称为植物的伤害阈值。了解各种污染物对各种植物的伤害阈值,  相似文献   
8.
在工矿区和城市周围大气中,植物往往受到二种以上有害气体复合污染的伤害。六十年代以来,关于气体复合污染(如SO_2 O_3、SO_2 NO_2、SO_2 乙烯、NO_2 O_3、SO_2 HF及SO_2 NH_3等)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有的实验组合对某些植物的伤害表现为增效作用,如SO_2 O_3,SO_2 乙烯;有的则产生拮抗作用,如SO_2 NH_3;有的只是简单相加或彼此不相影响,本工作对孕蕾期金荞麦受到SO_2、HF单独和复合熏气所产生的反应、伤害症状及其对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9.
110种树木对模拟酸雨和SO2单一和复合暴露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喷淋法对110种供试树木的枝条分别进行不同pHAR处理和在开顶式熏气罩内进行不同浓度的SO2暴露试验,以及先喷AR后接触SO2的复合暴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对AR和SO2暴露显示了不同的抗耐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的迁移及其对水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树元  许立凡 《农村生态环境》1995,11(3):15-18,F004
通过盆栽试验和现场布点试验,研究了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迁移的规律。结果表明,该体系对铜、砷污染具有相当大的缓解作用;土壤中水溶性可产我换态铜、砷含量很低;铜、砷主要累积在水稻根部;土壤中铜、砷相互有拮抗作用,确定土壤铜、砷临临界值应考虑多因炭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