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可见光照射下,采用吸附树脂负载铁酞菁催化过氧化氢降解硝基苯.考察了光照、催化剂投加量、双氧水投加量、温度及pH值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功率为50W卤钨灯照射下,硝基苯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初始pH值为3,催化剂投加量为1.5 g/L,双氧水投加量为1.0 mL/L,温度为35℃下反应10h,硝基苯去除率可达到79.9%.  相似文献   
2.
从凹凸棒土(以下简称凹土)的有机改性入手,研究凹土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改性及吸附模拟硝基苯(nitrobenzene,NB)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及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改性法制得的CTAB、OTAC改性凹土对地下水中NB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每100g凹土改性剂最佳用量为30 mmol。在NB浓度为20mg/L、投加量为4%、吸附时间30 min的条件下,NB吸附去除率分别达45.68%、55.40%;改性凹土的静态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3.
几种植物对潜流型湖滨湿地中氮磷的处理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徐进  张奇  王世和  高海鹰 《生态环境》2006,15(5):936-940
湖滨带是连接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功能过渡区,是湖泊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在河流的入湖口建造湖滨湿地,可有效净化入湖水中携带的部分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湿地净化污染物的机理极为复杂,其中植被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当的植物是构建湿地系统的关键。以云南省抚仙湖北岸的湖滨湿地——马料河潜流型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美人蕉(Cannaindica),菖蒲(AcoruscalamusLinn),伞竹(Cyperusalternifolius),香蒲(Typhaelatifolia)四种不同植被系统的潜流型湖滨湿地去除污水中营养盐的效果,为抚仙湖湖滨带人工湿地的合理优化选择植物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四种植被系统的潜流湿地对总氮和总磷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由于湿地长期运行而疏于管理,植物没有定期收割翻新,四种植物的氮磷去除率差别不太大,去除效果均不太佳。其中,美人蕉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其去除率分别是30.4%,19.13%,其次为香蒲和伞竹,效果较差的是菖蒲。并且实验表明,暴雨对四种植物湿地氮的去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连续几天的暴雨情况下,四种植物系统氮的去除率都很低。  相似文献   
4.
李晓倩  高海鹰  秦庆东 《环境工程》2012,(Z2):434-436,445
研究了凹凸棒土对人工模拟地下水中TCE和Cd2+两者复合污染的吸附行为。分别探讨了pH值、凹土投加量和振荡吸附时间对添加了重金属Cd2+前后凹土吸附TCE效果的影响;通过凹土对TCE的吸附等温线,讨论其吸附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pH值的改变对TCE吸附率的影响不大;凹土对TCE的吸附3d后达到平衡,吸附率达到71.34%;当凹土加入量为0.03g时,吸附率可达51.08%;TCE在凹土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TCE和Cd2+经复合之后,TCE的吸附效果有所下降;吸附过程仍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5.
滇池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级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考察沉积物磷对湖泊富营养化贡献时,大量研究涉足无机磷,对有机磷的研究十分薄弱.针对滇池的33个沉积物样品,采用有机磷分级提取方法,将沉积物有机磷分为活性磷、中等活性磷、非活性磷等三种具有不同稳定性的有机磷.结果表明:排除滇池西北部外源污染严重的样品后,沉积物有机磷与总磷有自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有机质与总磷、活性有机磷、中等活性有机磷以及非活性有机磷都表现出了显著相关关系.沉积物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与NaHCO3提取无机磷均显著相关,说明二者具有潜在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梁止水  邓琳  高海鹰  李宏卓  杨才千 《环境工程》2013,(Z1):124-127,183
为了研究合肥市南淝河底泥中总氮、总磷的污染状况,在南淝河及支流选取22个取样断面采集底泥柱状样,并分别利用碱性过硫酸钾消化紫外比色法和酸性过硫酸钾消化接钼锑抗比色法对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淝河底泥中氮、磷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总氮和总磷的各级断面上的含量与《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研究报告中的数据相比,含量明显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生态危险区。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在野外水样监测和土地利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的时空变化特征。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1.359 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  相似文献   
8.
抚仙湖梁王河流域农业耕作与流域水质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蒋鸿昆  高海鹰  张奇  徐力刚 《环境科学》2007,28(10):2294-2300
以抚仙湖北岸梁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流域中2种典型耕作方式水稻-小麦(R-W)轮作和烤烟-豌豆(T-P)轮作的农田.通过对农田地下水和梁王河水的同步观测及农田耕作情况的调查,发现移栽、施底肥、追肥及排水等耕作措施使地下水中TP、PO3-4-P、TN、NO-3-N和NH+4-N含量在短时间尺度内有明显升高.农田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规律与地下水中的TP、PO3-4-P、TN、NO-3-N和NH+4-N含量在长时间尺度上响应关系明显,作物处于对相应养分吸收高峰期时地下水中该养分含量就会明显降低,反之则会升高.梁王河水TP和PO3-4-P的含量在流域农田全处于耕作期时要比流域部分农田处于休闲期分别低5.8%和21.7%,而TN、NH+4-N及NO-3-N含量在流域农田全处于耕作期要比流域部分农田处于休闲期分别高11.5%、242.6%和9.55%.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中卤乙酸生成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乙酸作为已检出的氯化消毒副产物中最具致癌性的一类物质,在饮用水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卤乙酸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检测方法入手,对卤乙酸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着重分析了影响卤乙酸生成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其检测方法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太湖金墅湾水源保护区陆域水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源保护区陆域良好的水质是供水安全的重要保证。为探讨太湖地区水源保护区陆域水质现状及陆域污染对水源地取水口水质的影响,以太湖金墅湾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陆域河流、入湖河口及邻近湖区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陆域水质氮含量超过国家Ⅳ类水标准,污染程度高于湖区,其中以硝态氮为主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源地水质构成较大威胁;磷含量维持在Ⅲ类水质,污染程度较小。保护区河流污染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显著,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