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污水的土地处理是不同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新型且高效的处理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作用实现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1],该实验模拟了土地处理系统,研究了在固定化微生物的吸附分解作用下、在投加海绵铁填料和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分别是5 cm/d、8 cm/d、12 cm/d)情况下,折板波形流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调查甘肃省农民负担的真实情况,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半结构访谈(SSI)、问卷调查及跟踪访谈等方法,于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甘肃省10个县400户农民进行了跟踪调查,获得了甘肃省2002年有关农户收入、支出和农业税费方面的20多万条数据和信息。并以此数据和信息为依据,对甘肃不同地域、不同生产条件下农户的总收入、总支出、生产生活状况。特别是农民负担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只有从政策体制方面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并及时解决税费改革中的旧有矛盾(财政收支、教育投入)和新出现的矛盾(村级收支、财政转移支付),由中央财政支付县、乡、村三级干部的工资待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减缓中西部地区因为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不足造成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剧的问题,保证财政转移支付到位。加强转移支付过程的监管力度,保证资金有效应用。同时明确以法律规定消除农村中小学的合理性收费以外的任何其他收费。只有政府颁布、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或法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3.
4.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新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周边社区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本文以环境社会学为基础,通过田野调研、文献研究和人类社会学及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保护区的破坏历史、破坏现状入手,系统分析了保护区现有管理机制和政策存在的问题,揭示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的根源,提出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构建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局;构建社区公共机制;构建生态扶贫模式,健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生态民"改变生态移民思路;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实施独立的监测评估;开展有特色的自然教育。  相似文献   
5.
准确量化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退化的作用,探讨不同驱动因子的主次关系,是当前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基于1982—2015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结合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选取15个涵盖气候、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子,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甘肃省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进行探测。结果表明:甘肃省NDVI在空间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低植被覆盖度区域和高植被覆盖度区域呈现“两极化”的分布规律,分别占全省植被面积的39.2%和17.8%。省内大部分地区NDVI呈现增长趋势,植被显著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在陇东、陇中地区。降水量、植被类型、人均粮食占有量、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是甘肃省NDVI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力均大于0.5,且双因子的叠加作用大于单因子的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因子对甘肃省植被变化的驱动机制,为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利用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丁文广  魏银丽  牛贺文 《生态环境》2010,19(11):2568-2573
通过对西北干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养分的变化、土壤各养分的时空分布及各养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系统研究了干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在西北干旱区,进行植被恢复能明显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的腐殖化作用差异显著,依次为侧柏+灌木+苜蓿〉侧柏+苜蓿〉侧柏+灌木〉侧柏,而且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持续,土壤中各养分质量分数明显增加。不同养分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程度从高到低表现为: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全氮〉有机质〉全磷〉全钾。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与全氮、速效氮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R2为0.867和0794,并且各养分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尤以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氮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7.
8.
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20世纪80年代起,环境公平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外社会的关注.本文结合相应案例,就我国流域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和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中的环境公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只有建立在公平原则基础上的环境管理才能有效地实现其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安全是每个公民、每个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实施贷款时,大多只考虑投资回报,较少关注贷款项目的环境效益。本文对"亚行贷款甘肃特色农业暨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绿色金融"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该项目是继兴业银行实施"赤道原则"以来,国内金融业首次将中介银行作为项目实施机构(FIL模式),并为金融机构制定环境与社会管理制度(ESMS),使其将自身的业务和环保理念融合,创建了绿色金融模式,促进了企业和金融业履行环保责任,为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提供了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甘肃省87个县自然灾害、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的相关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脆弱性是形成自然灾害、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的内部原因;不合理的政策体制是自然灾害、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的恶性循环的真正驱动力.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寻求打破自然灾害、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在甘肃省贫困地区的全面落实提供理论指导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