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湿地的发展概况和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几种主要构建类型: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潜流型人工湿地、垂直流型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优缺点。同时简要阐述了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除磷的净化空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了由塘系统、垂直流、推流床单元组成的人工湿地工艺系统组合在内部不同空间上除磷的净化效应。结果发现,在高水力负荷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各套组合工艺系统对磷的净化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行池单元表层对磷的去除效率下降得最为显著;在各种组合中,塘单元对磷的净化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好氧塘单元与湿地的联用却可以有效地避免正磷酸盐释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重金属和部分有机化合物对藻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并探讨了藻类对污染物的富集和降解机制.大量研究证实,重金属对藻类在各个水平上均产生影响,但不同重金属对不同的藻种有不同的毒性效应.而有机物对藻类的影响则可归纳为4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水是处理难氧化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很好媒介,因为在超临界状态下有机污染物和氧化剂能够互溶而加快反应速度,具有去除率高,反应时间短且无污染等特点,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超临界水氧化的特点、机理、工艺流程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当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难降解污染物的效果、动力学、催化剂研究等情况,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与水生植物相耦合,构成植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系统是一项全新的低碳环保产能技术,是水污染控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对植物型MFC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类型PMFC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影响其产电的因素,最后对该系统未来的应用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7.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基质优化级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生物陶粒、无烟煤、沸石、钢渣和蛭石为基质,按不同的级配方式填充成基质柱,进行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柱净化污水实验.研究表明,粒径分层级配基质对COD的去除率均高于单一粒径基质,其中分层生物陶粒对COD的平均去除率高达72.91%.分层沸石对总氮的净化能力较单一粒径基质有所提高,平均去除率高达91.23%.填充了生物陶粒、沸石和无烟煤的模拟柱对有机物和氮的净化效果和单一基质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填充钢渣和无烟煤的模拟柱出水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是除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无烟煤、蛭石和钢渣的基质柱外,其它填充钢渣和无烟煤的模拟柱对磷素的净化能力都低于单一基质.种植植物对净化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针对水质特点选择高效的级配基质,如分层生物陶粒、分层沸石、分层无烟煤以及生物陶粒、沸石和无烟煤组合,在高水力负荷条件下可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污染底泥的原位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底泥是湖泊重要的内源污染来源,关于底泥污染控制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对底泥污染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原位处理技术和异位处理技术。原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钝化、覆盖、生物修复等。钝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它通过抑制内源营养盐的释放来控制水体营养盐含量。文章综述了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情况;分析了原位钝化技术的特点及主要功能;介绍了常用底泥钝化剂的应用情况以及新型钝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原位钝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针对杭州西湖钱塘江引水低碳高氮的特点,提出以改性水草塘—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相耦合的生物—生态工艺进行引水处理,对该引水降氮示范工程的构建和运行效果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稳定运行期间(2012年7月19日至11月19日),耦合工艺对COD、TN、硝酸盐氮、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27%、52.49%、53.69%、52.79%,系统出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标准;改性水草塘和IVCW单元作为耦合工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脱氮、除磷方面优势互补,从而共同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在改性水草塘单元,温度与COD的去除效果呈负相关关系,进水C/N与TN去除效果呈正相关关系;而在IVCW单元,温度与COD、TN的去除效果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进水C/N与两者的去除效果也呈正相关关系,且对COD的影响要大于对TN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光合色素的化学分类法在淡水藻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RP HPLC)系统研究了我国主要淡水藻类--蓝藻、绿藻、硅藻、甲藻、金藻、裸藻和隐藻等的光合色素,在8种纯培养藻类中共确定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其衍生物19种。分离到的主要标志性色素按洗脱时间分别为脱植基叶绿素a、19′ 丁酰氧岩藻黄素、叶绿素c、脱镁叶绿素a、多甲藻素、甲基脱植基叶绿素a、岩藻黄素、新黄质、紫黄质、蓝藻叶黄素、硅甲藻黄素、硅藻黄质、叶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异构体、叶绿素b、叶绿素a异构体、叶绿素a和β 胡萝卜素;其中在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中首次鉴定到19′ 丁酰氧岩藻黄素;通过官桥基地的实际监测,证实了该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为基于HPLC分析技术的浮游植物化学分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