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AS-SMBR与BPAC-SMBR运行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完全相同的进水和操作条件下,考察了添加粉末活性炭(PAC)的生物活性炭浸没膜生物反应器(BPAC-SMBR)与常规的活性污泥浸没膜生物反应器(AS-SMBR)的运行特性.研究比较了2类反应器在长期运行条件下的膜通透性和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并就ρ(PAC)对膜过滤阻力的影响及2个体系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PAC-SMBR的过滤性能要优于AS-SMBR,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差异;随着ρ(PAC)的提高,膜过滤阻力的降低幅度依次减小;与AS-SMBR相比,BPAC-SMBR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6.
溶解及胶体物质(DCS)随着造纸用水循环系统的日益封闭而不断积累,给生产和成纸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急需有效的方法加以去除. 通过实验室模拟,进行了DCS的好氧和厌氧生物可降解性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营养物的加入对好氧生物降解DCS具有积极作用,使CODCr的去除率提高了15.3%,DCS中木素及其衍生物的好氧生物降解需要必要的共代谢基质,在工程应用上应配以添加合理的营养底物;厌氧生物降解的第1天,DCS,CODCr和UV280的去除率分别超过了40.5%,55%和68%,明显优于好氧生物降解;DCS中难以被生物降解的长链脂肪酸和木素聚合物属互养型底物,其降解过程会因乙酸和氢气的积累而受到抑制,在工程应用上,应考虑调节厌氧微生物的适应性或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以强化污染物的持续有效分解.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万隆造纸厂废水处理工程改建实例,分析了厌氧 好氧工艺相比原好氧工艺的优势及其运行状况与处理成本。工程改造并实行清洁生产后,污染物质排放总量明显减少,水质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满足一般回用水的质量要求,同时与原有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可节省动力约55%。工程采取节水措施后,产品耗水量仅为7~9 m3/t,有效控制了水资源消耗。通过运行状况可知活性污泥法作为厌氧后处理工艺操作控制方便,并可在较低溶解氧(0.9~1.2 mg/L)条件下运行,有效减少了能耗,是实际工程中较为理想的厌氧后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9.
10.
聚硅基复合氯化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采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酸钠制备聚硅酸,探讨了活化pH、活化剂、硅酸钠浓度(以SiO_2质量分数计)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硅酸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聚硅酸及氯化铁制备聚硅基复合氯化铁(PSiF),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活化pH、Si/Fe(摩尔比)、OH/Fe(摩尔比)、制备时间对PSiF絮凝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絮凝性能、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PSiF适宜的制备条件为SiO_2质量分数2%~3%;活化pH为2~3;Si/Fe为0.50~0.75;OH/Fe为0.50~0.75;制备时间为0.5 h;聚合温度低于25℃.对比PSiF、PAC、FeCl_3对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PSiF除浊、除COD效果以及经济性最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