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废纸造纸零排放技术的意义、零排放循环水处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工程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
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与终端沉降速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流体力学角度,通过建立沉降速度模型探讨了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与终端沉降速度.计算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颗粒污泥的沉降过程属于过渡区(1相似文献   
3.
污水处理中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中的硝化与反硝化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评述了各种膜生物反应器脱氮工艺的原理、特点、实现条件和应用现状;重点推介了一些新型脱氮途径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废纸造纸工业节水和零排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废纸造纸零排放技术的意义、零排放循环水处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工程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5.
AS-SMBR与BPAC-SMBR运行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完全相同的进水和操作条件下,考察了添加粉末活性炭(PAC)的生物活性炭浸没膜生物反应器(BPAC-SMBR)与常规的活性污泥浸没膜生物反应器(AS-SMBR)的运行特性.研究比较了2类反应器在长期运行条件下的膜通透性和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并就ρ(PAC)对膜过滤阻力的影响及2个体系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PAC-SMBR的过滤性能要优于AS-SMBR,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差异;随着ρ(PAC)的提高,膜过滤阻力的降低幅度依次减小;与AS-SMBR相比,BPAC-SMBR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6.
溶解及胶体物质(DCS)随着造纸用水循环系统的日益封闭而不断积累,给生产和成纸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急需有效的方法加以去除. 通过实验室模拟,进行了DCS的好氧和厌氧生物可降解性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营养物的加入对好氧生物降解DCS具有积极作用,使CODCr的去除率提高了15.3%,DCS中木素及其衍生物的好氧生物降解需要必要的共代谢基质,在工程应用上应配以添加合理的营养底物;厌氧生物降解的第1天,DCS,CODCr和UV280的去除率分别超过了40.5%,55%和68%,明显优于好氧生物降解;DCS中难以被生物降解的长链脂肪酸和木素聚合物属互养型底物,其降解过程会因乙酸和氢气的积累而受到抑制,在工程应用上,应考虑调节厌氧微生物的适应性或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以强化污染物的持续有效分解.   相似文献   
7.
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造纸废水工程实例及清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万隆造纸厂废水处理工程改建实例,分析了厌氧 好氧工艺相比原好氧工艺的优势及其运行状况与处理成本。工程改造并实行清洁生产后,污染物质排放总量明显减少,水质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满足一般回用水的质量要求,同时与原有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可节省动力约55%。工程采取节水措施后,产品耗水量仅为7~9 m3/t,有效控制了水资源消耗。通过运行状况可知活性污泥法作为厌氧后处理工艺操作控制方便,并可在较低溶解氧(0.9~1.2 mg/L)条件下运行,有效减少了能耗,是实际工程中较为理想的厌氧后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废水生物脱氮提供新思路。采用活性污泥厌氧消化的上清液进行硝化菌富集培养的实验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更代富集培养的方法,培养了五代硝化菌,并分别在人工配水中加入接种污泥和富集培养污泥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富集培养污泥的硝化效率比接种污泥高10%,证明上清液可以用来富集培养硝化菌。  相似文献   
9.
从反应器理论上对高效厌氧反应器流动状态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在化工过程理论中固定床和流化床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过渡区,生物反应器在过渡区的行为是以往研究的空白。经过对反应器过渡区流动状态细致研究,提出悬浮床反应器的概念。进而对生物颗粒沉降、悬浮床反应器膨胀率等基本特性进行了数学模型的研究,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从实验角度证实厌氧悬浮床反应器的流态状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酸钠制备聚硅酸,探讨了活化pH、活化剂、硅酸钠浓度(以SiO_2质量分数计)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硅酸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聚硅酸及氯化铁制备聚硅基复合氯化铁(PSiF),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活化pH、Si/Fe(摩尔比)、OH/Fe(摩尔比)、制备时间对PSiF絮凝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絮凝性能、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PSiF适宜的制备条件为SiO_2质量分数2%~3%;活化pH为2~3;Si/Fe为0.50~0.75;OH/Fe为0.50~0.75;制备时间为0.5 h;聚合温度低于25℃.对比PSiF、PAC、FeCl_3对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PSiF除浊、除COD效果以及经济性最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