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生物滤池和常规处理对受污染的某地表水进行试验研究 ,用膜过滤法对其出水进行了分子量分析 ,考察了 2个处理单元对不同分子量区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 :原水中分子量小于 1 0 0 0的有机物占总 DOC的 78.2 9% ;生物滤池对分子量小于50 0、50 0~ 1 0 0 0和 >60 0 0 0的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 54.9%、36.1 %和 2 0 .7% ;常规处理对以上分子量区间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1 5.3%、- 2 0 %和 48.75%。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牦牛坪矿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破坏和污染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为促进四川省稀土行业生态发展、实现矿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对饮用水中AOC的去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以O3/GAC为主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对AOC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原水 (某江水 )AOC浓度为 6 1 9μg乙酸碳 /L ;生物陶粒滤池对AOC的去除率为 54% ;O3 +GAC对AOC的去除率为 83.8% ;加氯消毒后AOC浓度增加 1 .38倍 ;常规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率为 4 3.7% ,不能保证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强化混凝和改性活性炭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作用机制,分析相对分子量以及亲疏水组分变化,并考察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变化特征,结合三维荧光(3DEEM)光谱分析手段,对强化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前后DON组成,化学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以明显提高DON的去除效果,DON去除率通过pH值强化混凝提高到1.45倍,臭氧强化混凝提高到2.06倍,PAC强化混凝提高到2.09倍,PAM强化混凝提高到1.96倍.活性炭对DON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DON吸附过程中,酸改性活性炭表面主要是π-π色散力作用机理,而碱改性活性炭表面主要是给电子-受电子复合物形成机制.在强化混凝和活性炭吸附作用下,DON的相对分子量和组分发生较大变化,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大幅下降.经3DEEM和光谱区域体积积分法(FRI)分析,在强化混凝和活性炭吸附过程中DON及消毒副产物生成潜势与荧光区域Ⅱ和区域Ⅳ所代表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臭氧/活性炭协同作用去除二级出水中D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机制,首先测定二级出水DON、溶解性有机炭(DOC)、UV254、pH值等指标.接着通过臭氧氧化试验和活性炭吸附试验来考察二级出水中DON、DOC和UV254变化,以及DON分子量分布和DON亲疏水性变化,并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对二级出水中DON变化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8mg/L,DON的去除率大约为33.9%,DOC和UV254去除率约21.2%、66.7%;当活性炭投加量为2.0g/L,DON、DOC和UV254的去除率大约为43.4%、27.6%、92.2%;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组合试验时,对DON的去除率大约为83.3%和81.5%;臭氧氧化提高小分子量( 20kDa)的DON所占比例;活性炭吸附降低小分子量( 20kDa)DON所占比例为;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都提高亲水性DON所占比例,而降低疏水性和过渡性DON所占比例;三维荧光光谱证实,二级出水中DON变化与3个主要峰有关,分别代表物质为色氨酸类蛋白质、芳香族类蛋白质和富里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6.
生物预处理对微污染地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膜过滤法对某江水、生物滤池出水和常规处理出水进行了分子量分析 ,考察了 2个单元对不同分子量区间有机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 :原水中分子量小于 1K的有机物占总DOC的 80 % ;生物滤池对分子量小于 0 .5K、0 .5~ 1K及 >60K的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 2 7.2 %、2 6 .9%和 1 6 .3% ;常规处理对以上分子量区间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 39.2 %、30 .3 %和 2 9.6 %。  相似文献   
7.
纳滤膜深度处理自来水中有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肜纳滤膜对某市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NF能有效地去除NH3-N、有机物,致突变物,无机离子等杂质。  相似文献   
8.
探究河长制在跨界污染伴生的搭便车问题中的作用,对于破解流域水污染环境治理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4—2019年国控监测点水质数据和河长制演进数据,该研究通过构建上下游水质模型全面考察了上游地方政府实施河长制的污染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游地方政府实施河长制能够有效改善下游水质,然而,这种水污染治理的激励作用仅限于省内上游区域。②在确立了省级河长的地区,省内上游地区实施河长制的污染治理效应更为明显,这可能得益于省级河长在省内带来的良性环境治理互动。③相比之下,上游外省地区的地方政府实施河长制反而加剧了下游区域的水污染,“以邻为壑”的发展模式依然存在。综上,尽管河长制可以通过强化本地环境绩效考核对地方官员环境治理产生激励作用,但并未扭转跨界污染会伴生搭便车问题的本质。因此,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依据行政边界划分落实治水责任的河长制对于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是治标不治本的政策调整。据此,该研究建议在坚持环境分权的同时,将下游特别是跨省下游地区水质纳入地方官员考核内容,从流域整体层面确立总河长,加强流域内省际间的治污协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污染治理的搭便车问题,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实现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江水为原水,研究某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陶粒滤池、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滤池)各单元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水样的TOC、UV254、CODMn和AO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陶粒滤池对TOC、UV254、CODMn和AOC的去除率分别是25.4%、29%、21.6%和54%,有效地减轻了后续单元的负担;臭氧-活性炭技术对TOC、UV254、CODMn和AOC的去除率分别是39.3%、60.8%、49.8%、77.8%,因此,组合工艺能确保饮用水的优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文献数据研究了一种正常发育的异养生物膜中活细胞生物量的空间变化特征,运用双自然对数相关分析和分形几何学分析方法发现:异养生物膜中活细胞生物量与生物膜的表面积或面积之间具有显著的双自然对数正相关关系;活细胞生物量在空间上呈现异速生长特性和分形几何学生长特征;活细胞生物量的分维值(D)指示了活细胞生物量在生物膜中空间分布的非均匀程度,并因随生物膜发育阶段变化而能够指示生物膜系统的发育演化进程,将生物膜活细胞生物量和分形几何学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相对目前流行的像素分析法更为简便的认识生物膜空间结构及其变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