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sediment quality mapping of Cu.Zn.Pb and Cd in the<20μm fraction of surface sedi.ments ofthe Le An River·Poyang Lake area clearly proves that the mining activities ofDexing Copper Mine and nearby smaller Pb—Zn mines have already polluted the aquatic system to some extent.Although poilution indices of the Poyang Lake sediments are still close to background values,first results from sediment cores point to a definite trend of gradually increasing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本文研究的是有关风险与利益决策的模型框图,以及如何通过更加合理、科学的管理改进决策的方法。进行此项工作的目的之一是建立社会风险通用的管理方法。起初本来准备研究核能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难以孤立地评价单一能源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这样,有必要深入研究既产生财富和福利,也包含风险的实践活动的管理,也有必要研究替代能源以及能源短缺的后果。能源选择研究足以延续到将来很长时间(300年),所以应该研究“持续性(sustainability)”的概念,包括长期的环境后果。二、研究结构第…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整个世界太古宇和元古宇地区的地震波速模型,发现太古宇地区地壳的厚度为35km左右(碰撞带边缘除外),而元古宇地壳的厚度则显然要大得多,大致为45km,并且在其基底有一较厚的高速层(>7km/s)。我们认为有两种模式可以解释这些差异。第一种模式把这种差异归因于上地幔成分的改变。太古宇地幔中的温度较高,因而导致了科马提熔岩的喷发,结果使得岩石圈过分贫化而不能产生大量的玄武质熔体。元古宇地壳是在富地幔之上发育而成,经后的部分熔融作用造成质武玄岩浆的底侵和地壳膨胀。第二种模式认为,在太古宇高温地幔中的对流作用由于过分的紊乱而不能支撑稳定的长寿命俯冲带。到了元古宙时期,由于地幔已足够冷却,因而形成了大量的岛弧和陆弧,同时由于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而形成了上述的高速玄武岩基底层。  相似文献   
4.
水在地球上地幔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氢(正如水)能影响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的数量和组成,而微量氢(~0.001wt%的水)可使土地幔的主要矿物──橄榄石弱化。氢离子的迁移可能是造成较流圈异常高的电导率的主要原因。氢在地幔过程中的重要性必然取决于无水橄榄石中所储存的氢或水的数量以及氢在橄榄石晶格中所处的位置。本文报道了橄榄石单晶的水热实验结果,该实验表明,在1573K和50~30MPa下橄榄石能容纳0.0034wt%的水。氢的溶解度分别取决于氢逸度的一次方和氧逸度的二分之一次方,表明氢离子与氧的间隙或镁的空位有关。将我们的数据外推至大洋地区~100km深处,可得出氢的实际溶解义(0.03wt%的水),经证实橄榄石可能确实是上地幔中氢的主要储体。  相似文献   
5.
在地球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地壳的演化具方向性、不可逆性、旋回性、重复性、继承性和新生性。已经确认,地壳和岩石圈的发展取决于加积作用和解体作用的错综复杂过程。加积作用在早期占优势,在太古宙以后就急剧降低,它又被解体作用周期性地中断,并可出现两者并行发展的时期。泛大陆周期性的形成和分解:后太古宙形成了泛大陆(0),中元古代形成泛大陆(Ⅰ),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形成泛大陆(Ⅱ),以及尚未确证的后早太古宙的灰色片麻岩陆块。地壳发展的结束阶段始于中-晚三叠世,即又开始了泛大陆(Ⅱ)的分裂、现代大洋形成和现代大陆分裂阶段。因此,板块构造的地球动力学状态早在30~25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大陆内部的大型构造类型及其构造样式是异常复杂,又是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综合的关于由白铁矿合成的黄铁矿,以及由白铁矿和磁黄铁矿形成的黄铁矿的天然样品的特征,就能识别薄片中由白铁矿转变和由磁黄铁矿氧化淋滤而形成的黄铁矿。由白铁矿转变而形成的黄铁矿的特征有:其孔隙空间约为实际矿物的2%、孔隙内无副产物充填、光学各向异性(暗绿至暗红色)和呈相对于白铁矿母晶具两个取向的他形子体黄铁矿晶畴。由磁黄铁矿氧化溶解(与淋滤作用相反)形成的黄铁矿或白铁矿的特征有:孔隙空间达实际矿物的32%、黄铁矿与磁黄铁矿母晶之间有缝隙、孔隙和缝隙中充填着副产物(菱铁矿、磁铁矿和水硅铁石或其它含铁相)、光学各向同性(对黄铁矿而言)、晶面发育和相对于磁黄铁矿母晶为随机取向。由磁黄铁矿中的铁氧化淋滤(与完全溶解相反)形成的白铁矿也具有大量孔隙,但相对于磁黄铁矿母体呈优选取向。由白铁矿形成的黄铁矿可用作表征白铁矿母晶沉积期间的沉积条件为pH<5和t<~240℃的指示剂。紧随磁黄铁矿溶解后沉淀出的白铁矿,也可以指示矿物变换期间的沉淀条件。由磁黄铁矿氧化淋滤形成的白铁矿不能用作这些沉淀条件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矿床地质背景、热液蚀变组合、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比学.特别是根据浅成岩浆热液环境中特征矿物明矾石的稳定同位素(δDδ18O、δ34S)组成,研究岩浆成矿流体的来源、动态演化与成成矿机理,获得了许多新认识;根据δ34S和δ18O可将明矾石划分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岩浆成矿热液在时间上从早期的气相流体向主成矿期的液相流体演化,而岩浆热液矿床在空间上主要定位干脆性-延性过渡带。  相似文献   
8.
对怀俄明州保德河盆地莫里页岩的一组生油岩样品进行了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测量。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几CP/MAS13CNMR测量来监测由埋深引起的干酪根碳结构的变化。NMR测量样品的现今埋深为3000~11500英尺1)。由于总有机碳含量主要为(1~2)Wt%,在13CNMR测量中使用了大容量的样品旋转器。用HCI清洗样品能提高13C谱图的质量。干酪根的芳香度随理深的增加而增加,在深度超过10000英尺时,由于干酪根中残留的脂肪族碳很少,几乎不能再生油。结合NMR和生油岩评价数据,得到了氢聚散的估算结果。计算表明,约有20%的干酪根转化为烃类,由于芳构化和缩合反应,释放出足够的氢,而使产物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10钢、20Cr5、20Cr11含铬铸钢和185Cr13、295Cr26高铬铸铁在85℃的质量浓度为303g/L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电位一时间曲线、静态及冲刷条件下的电化学曲线。实验结果显示.铬钢和铬铸铁在静态浸泡中,电位都经历过高-低-高的变化,表明其腐蚀历程相似。在静态条件下,含铬量高的铬钢和铸铁腐蚀失重大于含铬量低的材料。在冲刷条件下,由失重法获得的总失重和由极化曲线计算得到的腐蚀失重均显示含铬高的铸铁抗磨损腐蚀性能优于含铬量相对低的铸铁。增加铬含量.对合金抗热强碱的纯腐蚀有不利的影响,但却有利于材料抗热强碱介质的磨损腐蚀。  相似文献   
10.
Emma.z 《环境》2005,(2):48-49
爱情在你的心里有多重要?在某一个清闲的下午,有否在心里清点着爱过的人?那年,那地,那人,是否颜面依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