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苏州市黑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2年1—12月,对苏州市区黑碳气溶胶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区黑碳平均质量浓度为3.3 μg/m3,且季节变化明显,即夏季的平均浓度最低,秋末、冬初、春末时段黑碳浓度易出现高值,其分布规律与春季秸秆焚烧、秋冬季逆温雾霾时期相吻合;与周围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排放有关.日变化有明显的峰值、谷值,一般在每日的6:00—9:00、18:00—20:00出现高值,低值则出现在午后12:00—15:00;与国外城市相比,苏州黑碳浓度偏高,但与国内城市(北京、天津、沈阳、本溪)相比,则浓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农村环境试点监测结果,对江苏省试点农村的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等方面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环境空气中SO2、NO2和PM10年均值达到《GB 3095—2012》二级标准,苏北地区空气质量优于苏南地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达到《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部分地表水断面仍处于Ⅳ~劣Ⅴ类;农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处于无污染级别;试点农村环境质量综合指数(RQI)为46~78,苏南地区相对较好。建议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发展农村环境自动监测并开展定期监测工作,早日说清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5.
2014年使用EHM-X100型在线金属分析仪自动监测苏州市区大气PM2.5中Pb、Cu、K等24种元素质量浓度,并结合当地工业经济发展和降雨、土壤等环境状况对元素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24种元素的年均质量浓度在0.002 μg/m3~0.834 μg/m3之间,并总体呈现冬季质量浓度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变化趋势;Fe、Ca和Zn 3种元素在总质量浓度中占比较高,这可能与当地产业布局、建筑业及交通状况等有关,是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7.
简述了江苏省秸秆焚烧污染及防治现状,对2001年-2011年江苏省秸秆焚烧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应继续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管理考核办法以及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注重疏通资源出路,突出产业化带动,注重激发和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在当前多途径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努力加强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实用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基于“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农村环境试点监测结果,对江苏省试点农村的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等方面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环境空气中SO2、NO2和PM10年均值达到《GB 3095—2012》二级标准,苏北地区空气质量优于苏南地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达到《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部分地表水断面仍处于Ⅳ~劣Ⅴ类;农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处于无污染级别;试点农村环境质量综合指数(RQI)为46~78,苏南地区相对较好。建议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发展农村环境自动监测并开展定期监测工作,早日说清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