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针对泰来县青杨天牛的危害阐述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孙艳丽  王芹  郝亮  李利华  黄佩  孙志锋  郭强  张晟瑞 《环境化学》2022,41(11):3756-3765
汞离子(Hg2+)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对Hg2+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种荧光恢复型半花菁荧光探针MC-Hg,该探针以半花菁席夫碱类染料为荧光团,硫代碳酸酯为识别基团,可实现水溶液中的Hg2+的测定。含有硫代碳酸酯基团的MC-Hg具有较低的pKa值,在弱酸和中性条件下,主要以席夫碱(SB)形式存在,没有荧光。然而,当与Hg2+反应后,硫代碳酸酯离去后,释放出半花菁荧光团,pKa值升高,在弱酸和中性条件下,主要以质子化席夫碱(PSB)形式存在,荧光增强,从而实现对Hg2+的检测。实验研究了探针对Hg2+的响应性能,考察了pH和干扰离子对探针MC-Hg与Hg2+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探针MC-Hg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水溶性,对Hg2+的检测具有响应速度快、选择性高的特点。在pH值为6.4时,荧光探针MC-Hg对Hg2+的响应效果最佳。随着Hg2+的加入,检测体系在645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7.0×10−6 mol·L−1,且检测体系在612 nm处形成新的吸收峰,并逐渐增强。此外,探针MC-Hg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提高化学需氧量比色分析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DCr化学分析因其分析速度快、能够反映废水有机污染的程度,在水质监测和废水处理过程中是一种必测和经常测定的指标。测定方法目前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滴定法、比色法等。滴定法技术成熟,结果可靠,是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方法,但是测试过程仍然繁琐、费时、消耗试剂多;比色法测试速度快,方法简单,试剂用量少,但测试的结果有一定的误差。为此,文章针对提高比色法测定CODCr精度进行了研究,并与滴定法进行了同步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试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开封城市土壤磷素组成特征及流失风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了解城市土壤磷素组成特征及其对受纳水体的影响,以开封城市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开封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磷素的组成特征,并采用\"突变点\"法计算土壤磷素流失临界值,探讨开封城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结果表明,开封城市土壤总磷为400~1 427 mg·kg~(-1),其中无机磷占65%~99%;速效磷(Olsen-P)和易解吸磷分别为3.41~115.03 mg·kg~(-1)和0.01~9.40 mg·kg~(-1),与土壤磷素背景值相比,城市土壤磷素呈现明显集聚.开封城市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均呈现出东高西低,中心老城区高于新城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功能区分布上,居民区土壤各形态磷素含量均最高.开封城市土壤磷素流失临界值对应的Olsen-P为22.18 mg·kg~(-1),超过临界值的土样占总土样数的33.64%,磷素流失风险最高的区域亦分布在中心老城区.  相似文献   
5.
天然沸石同步去除水中氨氮和磷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浙江缙云产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同步去除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过程较好地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天然沸石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随溶液中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液pH由7.0增加到9.0时,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随之增加,而当pH由9.0增加到10时,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则下降。当溶液pH低于7.5时,天然沸石对溶液中的磷酸盐无去除能力,当溶液pH位于7.5~9.0时,天然沸石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随pH的增加急剧增加,当溶液pH大于9.0时,天然沸石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随pH的增加则呈下降趋势。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同步去除过程是自发进行、吸热及熵增加的过程。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机制为离子交换,对磷酸盐的去除机制则为化学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样品中汞砷联合测定的研究--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析技术(HG-AFS)对水样品中汞、砷联合测定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设定出了合理有效的水样前处理方法、仪器测定条件以及主要试剂的浓度.并对其最低检出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品中汞、砷元素的同时测定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开封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2,自引:24,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网格法采集开封城市表层土样99个,测定其As、Cd、Cr、Cu、Ni、Pb和Zn含量.分别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应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并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开封城市土壤大部分发生了Cd重度污染,Zn中度污染,Pb和Cu轻度污染,而Ni、Cr和As均没有污染.土壤Cd存在极强生态风险,其余元素均为轻微风险.各样点7种重金属的平均PLI为2.53,总体上属于中度污染;平均RI为344.58,属于很强生态风险.PLI和RI空间分布相似,高值区分布在东南部的老工业区和陇海铁路开封客、货站附近,其次为老城区;低值区位于北部和西部,污染和生态风险较轻.镉既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又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其来源主要与化肥厂烟尘及污灌区表层土壤空气迁移、交通运输和燃煤等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水中四环素在天然和CaCl2改性沸石上的吸附行为及机制。实验表明,天然沸石对四环素具有吸附能力,CaCl2改性可以提高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实验所用2种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D-R等温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通过对天然和改性沸石吸附四环素前后溶液中主要阳离子浓度变化分析证实了该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实验研究了pH值变化对沸石吸附四环素的影响,当pH=3~5时,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均随pH值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而pH=5~10时,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变化均不明显,推测可能是离子交换作用和化学沉淀吸附作用所致。另外,实验还初步探索了溶液离子强度对沸石吸附四环素的影响情况,随着溶液中Na+和Ca2+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量先急剧降低随后趋向平稳,进一步说明了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不是由单一机制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天然及CaCl_2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水中四环素在天然和CaCl2改性沸石上的吸附行为及机制。实验表明,天然沸石对四环素具有吸附能力,CaCl2改性可以提高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实验所用2种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D-R等温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通过对天然和改性沸石吸附四环素前后溶液中主要阳离子浓度变化分析证实了该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实验研究了pH值变化对沸石吸附四环素的影响,当pH=3~5时,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均随pH值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而pH=5~10时,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变化均不明显,推测可能是离子交换作用和化学沉淀吸附作用所致。另外,实验还初步探索了溶液离子强度对沸石吸附四环素的影响情况,随着溶液中Na+和Ca2+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量先急剧降低随后趋向平稳,进一步说明了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不是由单一机制控制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