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6.
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思想,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人类与环境之间压力—状态—响应关系为框架的,综合环境监测各要素的,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国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10年31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全国环境质量2001—2010年的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同时将2010年31个省(市、区)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6个大类、8个小类,并深入分析了各类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压力和环境管理方面的区域差异和特征。实证表明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比性,可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8.
9.
污灌农田土壤镉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沈阳郊区某河沿岸部分乡镇的污灌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全镉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土壤镉污染状况,并探讨了该河沿岸土壤中镉的沿程分布特征、横向分布特征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镉含量范围为0.15~8.23mg/kg,均值为1.75mg/kg.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对土壤中的全镉含量进行评价,平均镉污染指数为5.95,为重度污染;用土壤背景值标准评价,平均镉污染指数为5.95,超过当地背景值水平8.39倍,污灌已造成该地区重金属镉污染,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该河渠从上游到下游,沿岸土壤镉含量呈降低趋势;横向分布上,距离该河渠越远,镉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垂向分布上,表层土壤镉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位商的我国流域水质污染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十大流域河流污染的空间分布集聚性较为显著,运用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商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十大流域水污染状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海河、淮河、黄河和辽河的污径比在2002—2012年均大于0.04,2012年污径比的区位商均达2.6以上,并在11年间整体呈升高态势,表明全国河流污染在这4个流域呈现集聚现象,十大流域水质污染的空间差异性不断加深。从水资源量、污染排放、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海河、淮河、黄河和辽河污染较重的原因,其中单位水资源污染物负荷较重是直接原因,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导致水资源承载力不堪重负,而生活污染愈加严重、重污染行业集聚效应以及面源污染加剧都给水质改善带来巨大压力,亟需在这些流域加大综合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