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2.
3.
4.
为研究不同实验室藻密度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现场采集了藻密度样品,处理为现场平行样和实验室前处理后平行样2种,分别由5家实验室的6名技术人员开展检测分析。参考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其他领域相似工作的成功应用案例,采用Z比分数法对分析结果开展藻密度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表明,数据的相对偏差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对藻密度进行数据直接比对和对数转换后比对,各实验室对现场平行样和实验室前处理后平行样的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分析方法原理导致藻密度手工监测的绝对数值偏差较大,对当前的太湖水华预警工作适用性不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尽管太湖主要水质指标有所改善,但蓝藻水华暴发的频次和面积并未明显减少。为了探讨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环境驱动因子,统计了2012—2020年历年4—10月预警期间的太湖蓝藻水华发生规模与频次,结合同步浮标自动监测数据和实验室分析数据,构建了蓝藻水华预测模型。以太湖蓝藻水华综合指数(Ic)表征蓝藻水华强度,并通过I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月水温、1月电导率、1月生化需氧量和3月总氮浓度4项环境指标,最终构建了以该4项环境指标为自变量、Ic为因变量的太湖年度蓝藻水华强度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08,平均相对误差为10.35%,预测精度总体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无锡市为研究区,使用过境时间相近的哨兵2号Sentinel-2和Landsat8影像,综合使用NDSI、NDISI、MNDWI、LST等指数进行决策树分类,获得10 m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和裸土分布,裸土提取精度达到94.13%。统计了无锡市与8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1、2、3 km缓冲区范围内的裸土分布情况,并与各站点监测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周边裸土面积对颗粒物浓度有较大影响,其中对PM10浓度的影响明显大于PM2.5;相比于1 km和3 km,2 km缓冲区范围内的裸土面积对PM10浓度的影响最大,建议环境管理部门重点关注无锡地区国控监测站点周边2 km范围内的裸土扬尘源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