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进行了和田地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的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首次采用网格及加密布点的方法布点.对103个测点的原野、道路和建筑物室内进行了外照射贯穿辐射测量。和田地区及所辖各县(市)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和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属正常本底辐射水平。全地区原野、道路和建筑物室内的陆地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10-8Gy·h-1)按网格的均值依次是5.63±0.82、5.66±1.16和10.23±1.01,原野和室内陆地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10-8Gy·h-1)的人口加权均值依次是6.15±0.93和10.87±1.30;室外和室内贯穿辐射(不包括中子成分)致空气吸收剂量率(×10-8Gy·h-1)按网格(人口加权)的均值依次分别是10.37±1.18(10.58±0.75)和14.50±1.17(14.83±1.13);天然贯穿辐射(不包括中子成分)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943.93±63.16(μSv),致居民年集体剂量当量为1096.57±73.37(man·SV)。 相似文献
3.
去年,我县监测站在市、县人事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在实行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坚持因事设岗、以岗择人原则和系统性原则、责权统一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全面实行岗位规范,初步实现了监测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治事”与“用人”脱节,“权力”与“责任”脱节的弊端;扭转了过去那种职责不请,权限不明,管理混乱的状况.有效地调动了全站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监测质量的提高,使全站监测工作登上了新台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