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3.
烧变岩在我国北方煤矿区大面积分布,由其引起的水害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主要针对的是某一生产阶段或时间节点,预测值属于瞬时量,缺乏对矿井涌水量动态特征的预测。以神府矿区柠条塔井田南翼的1-2上煤隐伏火烧区为例,利用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软件平台构建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仿真模型。基于地下水流场和抽水试验对模型进行识别,并采用抽水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其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的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对1-2上煤隐伏火烧区下伏的2-2煤回采工作面涌水量和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回采过程中,工作面涌水量逐渐增加,但受地下水袭夺作用,其临近的工作面涌水量逐渐减小;煤层开采时风化岩含水层分别形成了以切眼和工作面为中心的降落漏斗;随着工作面回采的不断推进,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漏斗范围不断扩大,导致地下水流场由双中心漏斗逐渐变为以工作面为中心的漏斗,进一步验证了地下水的袭夺作用。对单工作面及多工作面回采条件下涌水量和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进行了预测分析,为煤矿采动... 相似文献
4.
5.
2003年12月16日—2004年1月11日,乌鲁木齐市遭遇了2000年以来最不利的污染气象条件,逆温层笼罩上空长达27d之久,致使空气流动不畅,雾天持续出现,大气污染物无法扩散,SO2和NO2浓度逐日累积,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市区空气混浊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本文对乌鲁木齐市此次典型的冬季环境空气重污染过程进行剖析,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大气污染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从气候特点、局地因子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污染严重的气象成因,进一步研究造成污染的物理机制,为今后防范环境公害事件发生、有效治理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