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采用大气浓缩仪-气相色谱法测定超低沸点挥发性有机物乙烷、乙烯、丙烷、丙烯、乙炔,选用PLOT-Q柱分析,控制真空罐内相对湿度约50%,通过优化测定条件使方法线性良好,5种低沸点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8 nmol/mol~0.2 nmol/mol,样品保存时间不超过10 d。用该方法测定某地区环境空气中VOCs,结果检出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解多溴联苯醚(PBDEs)和有机磷阻燃剂(OPFRs)在太湖3条主要入湖河流(太滆运河、太滆南运河和漕桥河)中的污染现状,采集其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利用GC-MS/MS和LC-MS/MS技术对介质中13种PBDEs同族体和9种OPFR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水样品中均检出OPFRs,其总质量浓度为165~504 ng/L,其中三(1-氯-2丙基)磷酸酯(TCPP)为最主要污染物,最高值为160 ng/L;PBDEs在所有沉积物样品中均有检出,总质量比为16.7~765 ng/g。沉积物中PBDEs和OPFRs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说明这2种化合物的污染来源和环境归趋可能相类似。水中OPFRs基于无效应浓度(PNEC)的风险评价显示,部分化合物对藻类、蚤类和鱼类具有中等生态风险。指出,随着PBDEs的禁用,以及潜在的生物累积效应,OPFRs的环境污染须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针对环境空气中异味物质及其特点,从嗅辨法和成分浓度分析法2个方面,介绍了异味物质的监测方法,并比较了各方法的适用性。从臭气浓度、强度、恶臭厌恶度、相对气味活度值以及模型预测等方面,描述了异味物质特有的评价方法;从对照标准限值、臭氧生成潜势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描述了异味物质普适性评价方法。指出可通过实地调查与监测、污染谱图和源解析模型等方法识别异味物质的来源。提出了环境空气异味的监测调查建议,包括采用多种技术、提高异味物质的快速初辨能力以及监测水平,研制更多的方法标准和控制标准、科学监管异味污染物等。 相似文献
6.
7.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凝胶渗透色谱(GPC)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土壤中6种氯代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研究证实该法的最佳萃取条件为:10.34 MPa压力,100 ℃萃取温度下,以1∶1(V/V)的正己烷/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静态萃取10 min,循环4次。GPC净化过程用乙酸乙酯和环己烷的混合液1∶1(V/V)做洗脱液,目标物的收集时间为25~35min。方法对Cl-PAHs在1~5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 4~0.999 7;LOD和LOQ分别为2.6~25.1 pg/g和8.7~83.6 pg/g;各目标物的低浓度回收率为64.1%~117.6%,RSD<12.05%;高浓度回收率为59.1%~105.3%,RSD<9.81%。研究证实该法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并应用该法对某化工园进行了氯代多环芳烃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于2018年4—6月采集了江苏省10个市的茶园和农田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分析样品中12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质量比和组成。结果表明,江苏省茶园和农田土壤中广泛检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总量分别为27.1~50.7,56.9~97.0 ng/g。研究区域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含量存在差异,但组成相近,均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比例较高。与国内其他地区土壤相比,江苏省茶园和农田土壤中拟除虫菊酯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以江苏某醋厂为研究对象,使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实地采样,定性定量分析该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及异味物质强度特征。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醋厂排放VOCs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结果表明,该厂排放的VOCs仅导致较强的感官影响,未产生明显的致癌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