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水性涂料使用过程产生的乙二醇乙醚有机废气,通过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考察了进气浓度、停留时间、液体喷淋量以及循环液pH对净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降解乙二醇乙醚废气动力学;采用16S rRNA、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运行条件为停留时间10 s,循环液pH 7.60,喷淋密度1.2 m~3·(m~2·h)~(-1);生化降解乙二醇乙醚的最大反应速率为666.67 g·(m~3·h)~(-1);经过2次进气负荷的提高,反应器中的优势菌属发生变化,由30 d的Methyloversatilis、90 d的Methyloversatilis、Pseudomonas变为145 d的Thauera和Flavobacterium。膜生物反应器能够高效降解乙二醇乙醚有机废气,去除率可达99.6%,本研究为处理水性涂料产生的醇醚类有机废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运动对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2,3,7,8-TCDD)急性暴露大鼠肝组织酶活性的影响,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染毒组(NT)、运动对照组(EC)、运动染毒组(ET)。染毒组(NT组与ET组)腹腔注射10μg·kg-1(以单位体重计)的TCDD,对照组(NC组与EC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玉米油;NT、NC组静养4周,ET、EC组运动(尾部负重5%游泳30分钟)4周。4周后,称重并宰杀大鼠,分离肝组织,称重后-80℃保存待测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及芳香烃羟化酶(AHH)的活性。将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MAVONA)处理,结果表明,染毒可降低大鼠体重,增加肝湿重和肝相对重量、增加EROD、ECOD活性;运动可增加大鼠肝相对重量、增加AHH的活性;染毒后运动可降低EROD、ECOD的活性。结论:急性10μg·kg-1(以单位体重计)TCDD染毒后4周可增加大鼠肝相对重量;4周的运动能有效降低TCDD对EROD、ECOD活性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8周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对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2,3,7,8-TCDD)急性暴露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以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大鼠随机分为玉米油静养组(NC组)、玉米油运动组(EC组)、TCDD静养组(NT)和TCDD运动组(ET组)。将TCDD溶于玉米油中,NT和ET组大鼠按照10μg·kg-1(以单位体重计)腹腔注射TCDD,NC和EC组大鼠注射等量玉米油。正式实验开始后,EC和ET组大鼠进行运动(尾部负重5%游泳30min),每周运动5 d,共8周,NC和NT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8周后,称重并宰杀大鼠,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样本,待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将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染毒可升高大鼠血清AST的活性,增加肝脏MDA的含量,降低肝脏SOD、CAT和GSH-Px的活性;运动可降低大鼠肝脏GSH-Px的活性;染毒后运动可减少肝脏MDA的含量,升高肝脏SOD、CAT和GSH-Px的活性。研究表明,TCDD急性暴露可导致大鼠肝细胞功能受损,导致大鼠肝脏发生氧化应激。8周有氧运动改善TCDD急性暴露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改善肝脏氧化应激,这可能是运动改善TCDD肝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巨大威胁.为评估不同国家与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能力,基于韧性概念建立新冠疫情防控韧性评估模型.结合韧性的"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3个重要特性,建立新冠疫情防控韧性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该体系构建基于直觉模糊集逼近理想解法的综合评估模型.并根据"围堵、压制、缓疫"3种疫情防控策略,以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与意大利6个国家为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美国疫情防控韧性水平持续下降,日本疫情防控韧性水平则出现二次下降的现象,其他国家疫情防控韧性水平均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态势,但截止到研究时段的最终时刻,各国疫情防控韧性依然没有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水平;六国疫情防控韧性水平损失最小的为中国,其后依次为韩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研究表明围堵策略能够有效控制疫情,压制策略也能够很好地减少病毒传播,而缓疫策略无法控制住疫情.评估结果与各国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能够为新冠疫情防控策略的选取及韧性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地区化工事故时空变化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汇总了2006—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发生的化工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时间趋势、空间分布、事故原因、死亡人数以及类型等特点。结果表明:事故发生频次稳定,增长趋势不明显。71%的事故发生于园区内,29%的事故发生在分散企业。连云港事故主要发生于沿海化工区密集带,盐城事故主要分布于沿海化工区域,少数发生在内陆地区,南通事故发生地点较为分散。总体来看,江苏沿海地区化工事故具有数量多,影响广,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北京密云水库上游太师屯镇非点源污染损失估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取密云水库上游太师屯镇为研究区,在利用输出系数法计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基础上,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定量估算了非点源污染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养殖污染负荷最高,总氮占全镇总氮污染负荷的53.0%.其中规模化养殖占畜禽排泄污染负荷的66.5%;总磷占全镇总磷污染负荷的73.9%,其中规模化养殖占畜禽排泄污染负荷的66.5%.农村生活污染的总氮负荷占全镇总氮污染负荷的31.3%,总磷占全镇总磷污染负荷的15.8%.土地利用污染负荷最低,总磷和总氮分别占全镇总负荷的15.7%和10.3%.区域非点源污染损失折合人民币约407.57万元,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损失最大,约占总损失的40.7%;土地利用流失次之,占33.5%,其中63.2%的损失是耕地污染造成的;农村生活污染损失最小,但总氮损失达总损失的25%.氮、磷养分流失是主要的非点源污染形式,损失约占79.5%.土地废弃和泥沙淤积造成的污染对水库存在长期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以太湖武进港河口人工湿地为例,在兼顾生态与景观美学的前提下,研究城乡交错区域湿地景观功能的优化设计,包括:岸边水体生态修复区,动植物景观配置,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及植物种植的后处理,构建水、植物和动物三位一体的景观;形态设计,平面形态及纵断面的形态设计应实现优化人体视觉感官效果,避免简单的圆形、矩形等过于规整的形式;附属设施建设,运用跌水、花坛、小径、木亭、花架、植物等多种元素搭配,弱化硬质线条。通过上述相关的景观优化设计,达到人工湿地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的有机统一,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颗粒流包括滑坡、泥石流、碎屑流、雪崩等,通常对桥梁、公路、居民区具有较大危害。分析了颗粒流的运动过程及其侵蚀、堆积和爬高等特性;此外,对颗粒流冲击力计算模型及其野外观测结果进行阐述。结果表明:现有冲击力计算模型认为冲击力在结构全断面呈均匀分布,忽略了颗粒流的运动特性对冲击力的影响;大块石冲击力计算忽略了颗粒破碎和浆体垫层效应对冲击力的影响,造成巨大的计算误差;由于传统传感器的缺陷,现有野外观测结果也存在较大误差。对此本文提出野外观测需要通过引入或开发新式压力传感器以得到更准确的颗粒流冲击力大小及其分布形式,从而更精确的修正理论模型;理论计算模型研究工作需要考虑颗粒流浆体的垫层效应、流体与基底的相互作用及块石冲击破碎等对流体冲击力的影响,从而推导出更准确的冲击力计算模型,指导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9.
坡度和植被盖度对河岸坡面侵蚀产沙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坡度和植被盖度是影响坡面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探讨坡面土壤侵蚀产沙对坡度和植被盖度的响应,对坡面土壤侵蚀产沙的预测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野外模拟径流冲刷试验,分析了不同坡度(5°、10°、15°、20°)和植被盖度(0、15%、30%)条件下坡面径流系数、泥沙量、时段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泥沙粒径组成的变化过程,并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对贡献指数阐明黄河下游河岸坡面侵蚀产沙特征对坡度和植被盖度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盖度下坡面径流系数随冲刷历时增加而增加,在冲刷历时前5 min增幅较快,之后增幅变慢并趋于平缓;坡面径流含沙量随冲刷历时呈逐渐下降趋势,随后趋于平缓。坡度小于15°时,不同植被盖度之间的径流系数和时段径流含沙量差异较为明显,坡度大于15°后差异减小。侵蚀产生的泥沙量随冲刷历时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坡度上,植被覆盖越低,侵蚀产生泥沙量越大。侵蚀泥沙的主要富集粒级中,Dx(10)以粉粒为主,Dx(50)以粗粉粒和极细砂粒为主,Dx(90)以极细砂粒和细砂粒为主。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坡度对河岸坡面侵蚀产生的径流系数、产沙量和径流含沙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植被盖度对产沙量和径流系数有极显著影响(P0.001),而坡度和植被盖度的交互作用仅对径流系数有显著影响(P0.01),同时相对贡献指数表明,在坡度和植被盖度对坡面侵蚀产沙的交互作用中,植被盖度的作用随坡度的增加逐渐减弱,而坡度的作用逐渐增强,并成为影响坡面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的特点,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水环境质量预测和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在系统开发中进一步实现了模型。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