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溴酚类化合物(bromophenols,BrPs)可以在藻类等海洋生物中自然生成,是海洋风味物质,在海洋生物中广泛检出.同时,一些BrPs也是广为应用的溴代阻燃剂或溴代阻燃剂的合成前体化合物,不仅具有生物毒性且能与多溴二苯醚、四溴双酚A、甚至多溴代二苯并二噁英及多溴代二苯并呋喃等强毒性有机污染物发生相互转化.本研究利用HPLC-MS/MS分析了我国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场上销量较高的贝类、螺类和鱼类(各3种)中,19种BrPs的含量及组织分布.结果可见,样品中共检出4种BrPs,分别是4-一溴酚(4-monobromophenol,4-mBrP)、2,4-二溴酚(2,4-dibromophenol,2,4-diBrP)、2,6-二溴酚(2,6-dibromophenol,2,6-diBrP)和2,4,6-三溴酚(2,4,6-tribromophenol,2,4,6-triBrP),其中2,4,6-triBrP含量水平和检出率最高,在9种海产品不同组织中的浓度范围为0.512—56.0 ng·g-1 dw (干重)(平均值(14.1±13.8) ng·g-1  相似文献   
2.
有机锡化合物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总结了有机锡化合物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联用,气相色谱-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及液相色谱与名种检测方法联用等。对样品前处理、衍生化方法、色谱分离及测定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程梦婷  刘倩  刘稷燕  江桂斌 《环境化学》2014,(10):1733-1743
石墨烯是一种全部由碳六元环构成的新型二维碳纳米材料.从2004年发现至今,其在能源、电子、复合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都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近年来,石墨烯在分析化学领域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方面,涌现了大量相关报道.本文简要回顾了近期石墨烯在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情况,涵盖了样品前处理、色谱、传感器、质谱等不同的技术方向,并对石墨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王万洁  侯兴旺  刘稷燕  江桂斌 《环境化学》2021,40(12):3640-3650
本文回顾了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历史、简介了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原理与主要分析仪器.重点介绍了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污染物溯源、识别转化历程和指示反应程度,以及重建古环境信息,构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探索生态物质循环等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与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河水样品中的丁基锡化合物进行富集后直接用气相色谱分离测定.实验中应用了涂层性质和厚度各不相同的商品纤维,也应用了自制的吸附纤维,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萃取各丁基锡化合物的灵敏度及重现性均是最好的.将依此为基础建立的SPME-GC-FPD方法用于河水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方法非常灵敏和快速.  相似文献   
6.
我国部分内陆水域有机锡污染现状初探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首次对我国部分内陆水域由于使用了基锡作为船舶防污产而带来的水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运用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了测定,在我国多处内陆水域域发现了丁基锡污染。  相似文献   
7.
对南极长城站附近水域及中国台湾以南海域采集的水样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富集丁基锡化合物,由气相色谱分离后,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在两个水域均未检出三丁基锡,但存在一定量的三丁基锡降解产物,即二丁基锡和一丁基锡。  相似文献   
8.
稳定同位素分析被认为是环境污染物溯源和转化途径探究的有效工具.针对氯/溴稳定同位素研究已经开发了一些较为可靠的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氯乙烯、氯苯、溴酚、多溴二苯醚和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氯/溴同位素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含氯/溴有机污染物的溯源分析和降解途径识别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分析了现有分析技术在仪器测定、分析策略、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其在环境科学领域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