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为识别黑臭水体中DOM组成、结构及腐殖化水平,运用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多元统计相结合的方式,对沈阳市5条黑臭水体的27个表层水样中DOM的UV-vis特征及9个紫外光谱指数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7个表层水样中DOM的UV-vis吸收系数的变异系数在30%~80%之间,轻度黑臭水体相对于重度黑臭水体的紫外吸收峰在356、487、657 nm处分别发生了1、2、2 nm的蓝移;轻度黑臭水体紫外光谱指数SUVA_(254)、S_(275~295)、S_(350~400)、A_2/A_1、A_3/A_1、A_3/A_2均高于重度黑臭水体,而E_2/E_3、E_4/E_6、E_2/E_4低于重度黑臭水体,轻度黑臭水体的腐殖化水平与腐殖化趋势高于重度黑臭水体。进一步分析得出:苯酚基(木质素和奎宁基团)决定了黑臭水体中DOM腐殖化进程,不同黑臭水体DOM的组分存在明显差异;轻度黑臭水体中DOM的腐殖化水平、芳香化程度、木质素与其他物质在腐殖化开始的比例、分子质量等均高于重度黑臭水体。多元统计与UV-vis技术对黑臭水体中DOM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定性,为黑臭水体的溯源和整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对辽河流域水生态、社会经济和自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制约辽河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区域内生态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提出建设生态恢复与生态功能提高、污染阻控与水环境改善、湿地公园与区域性休闲旅游度假、人居环境改善与河流城市景观建设、生态高值农业与新农村建设5种模式生态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可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可为全面建设生态经济高效、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良好、社会稳定和谐、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辽河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与平行因子(PARAFAC)模型相结合,分析了沈阳市5条典型黑臭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并结合常规水质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影响黑臭水体DOM的主要因素及其贡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典型黑臭水体DOM主要由类蛋白荧光组分C1(235,360),类富里酸荧光组分C2(220,430)和类腐殖酸荧光组分C3(255,520)组成.C2类富里酸物质与CODCr、氨氮、S2-、TP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与DO和透明度成负相关,来自于陆源;C1类色氨酸和C3类腐殖酸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具有同源性,来自于微生物內源.陆源有机质组分对黑臭水体DOM的贡献率高达61.2%,微生物内源组分对黑臭水体DOM的贡献率为25.5%.5个黑臭水体在水质上存在差异,支流Ⅰ和支流Ⅱ为重度黑臭,支流Ⅲ、Ⅳ和Ⅴ为轻度黑臭.  相似文献   
4.
研究构建了2组表流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和3组潜流人工湿地模拟系统,种植菖蒲、芦苇,在平均进水COD、TN、NH_4~+-N、NO_3~--N、NO_2~--N浓度分别为110、21、6、9以及6 mg/L,进水流速为42 m L/min,水力停留时间为6 h的条件下,研究典型内分泌物双酚A(BPA)和2,4-二氯苯酚在浓度为2 mg/L时对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内分泌干扰物对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去除均有抑制作用。在COD去除上,两种内分泌干扰物对表流人工湿地的负面影响要高于潜流人工湿地。在各类N元素的去除上,在潜流人工湿地中,添加BPA的负面影响要高于添加2,4-二氯苯酚。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反硝化外加固体碳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合适的固体碳源,以玉米秸秆、污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碳源释放规律及预处理实验研究,并从碳源释放量,释放速率、释放C/N比等方面探讨其做为碳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碱加热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碳元素平均释放量为10.31 mg/(g·d),较酸加碱加热预处理方式高0.91 mg/(g·d),但二者氮元素平均释放量相同,均为0.20 mg/(g·d)。污泥经预处理后,碳、氮元素平均释放量分别为8.98 mg/(g·d)、0.21 mg/(g·d)。考虑到污泥作为反硝化碳源可以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所以污泥和碱加热处理的玉米秸秆均可作为人工湿地外加碳源。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黑臭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组分及其光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市5条黑臭水体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流I和支流II为重度黑臭,支流III、IV和V为轻度黑臭。运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方法对黑臭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组分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与光谱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DOM各组分最大荧光强度(F_(max))与归一化遥感反射率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三维荧光分析结果显示,DOM分为2个类别3种不同组分,分别为类蛋白荧光组分C1(235nm/360nm)、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2(220nm/430nm)和C3(255nm/520nm)。水体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250~800 nm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a_g)、总悬浮物吸收系数(a_p)曲线均随着波长的增大逐渐减小,空间变化特征明显;在特征波长440 nm处,轻度黑臭水体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总体上大于重度黑臭水体,重度黑臭水体总悬浮物吸收系数总体大于轻度黑臭水体。与正常水体相比,在可见光波段,沈阳市黑臭水体遥感反射率普遍较低,出现3个反射峰和1个反射谷。但支流I与其他黑臭水体不同,表面呈白灰色,导致其遥感反射率(R_(rs))呈现与正常水体类似的明显的波峰和波谷,是一类特殊的黑臭水体。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由归一化遥感反射率比值R_(688)/R_(555)与DOM组分最大荧光强度所建立的线性模型估算精度最理想。R_(688)/R_(555)与轻度黑臭水体DOM组分F_(max)的拟合程度好于重度黑臭水体。进一步研究表明,R_(688)/R_(555)与色氨酸类物质拟合程度较好,与腐殖质类物质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河流生态缓冲带(简称"缓冲带")的划定是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重要前提.如何确定缓冲带的宽度和空间布局也是管理部门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以浙江省金华市山溪型河流浦阳江干流为例,利用GF-2卫星影像提取河流岸线、解译河岸两侧土地利用状况,通过VFSMOD模型工具和缓冲带自然条件综合确定农田型、村落型、林草型河段的缓冲带宽度;而城镇型河段则结合城市河道蓝线来确定缓冲带宽度;最终划定浦阳江干流左右岸缓冲带总长度109.63 km,总面积2.837 km2.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试点区域上仙屋断面的缓冲带修复方案,旨在为缓冲带修复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典型城市地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10个典型城市2013年实测地表水水质资料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均值法、地表水质指数法(SWQI)3种评价方法对城市地表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就评价指标而言,3套指标方案评价结果显著相关,最佳指标为DO、COD_(Cr)、NH_3-N、TP;就评价方法而言,内梅罗指数法是3种方法中的首选方法,SWQI法评价结果表现为过保护,均值法不能突出较差水质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潮汐流-潜流组合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潮汐流-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的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构建了潮汐流-潜流湿地组合实验装置对人工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采用PCR-DGGE技术对组合工艺实验装置中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植物(香蒲)的人工湿地组合NH_4~+-N、NO_3~--N和NO_2~--N去除率分别为70.22%、28.42%和38.30%,未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组合NH_4~+-N、NO_3~--N和NO_2~--N去除率分别为55.15%、65.26%和61.70%.两组湿地内优势微生物种类共有44种,潮汐流单元微生物种类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小,系统内多为好氧微生物.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微生物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上层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中下层以缺氧和厌氧微生物为主.种植植物可以提高湿地系统中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潮汐流-潜流组合工艺在系统内实现了硝化-反硝化的组合,比一般的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TN去除率提高了20%~3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