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热电厂实际规模的双膜法中水回用系统为考察对象,对膜污染结构、形貌、组成与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以有机-无机-微生物复合形式存在,形成致密的膜污染层,无机物主要以P、S、Ca、Si、Mg为主,存在垂直分布特征;有机污染物以腐殖质类、蛋白质、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主,且研究发现RO过程富里酸类物质主要为微生物源。碱性清洗液具有更佳的膜污染清洗效果。通过分析可知:微生物污染是膜污染暴发的关键原因,其以杆菌和球菌为主,且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表层微生物主要是α和β变形菌,底层中γ变形菌丰度显著增加。微生物污染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杀菌和化学清洗过程的选择作用,γ变形菌是先锋微生物,是形成稳定膜污染层的关键物种。因此,控制微生物的滋生是RO中水深度处理的关键,这个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工艺的选择和优化杀菌、阻垢和化学清洗策略等。  相似文献   
2.
低碳农业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农业是生物多样性农业,它具有低耗性、持续性、高优性、协调性、系统性的特征,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要推动低碳农业发展引领"两型社会"建设,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措施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采用A/O一体生化工艺对化肥废水进行处理,设计水量720 m3/d,进水NH3-N质量浓度为300 mg/L.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为ρ(COD)≤150 mg/L,ρ(NH3-N)≤70mg/L,ρ(SS)≤100 mg/L达到了GB 13458-2001《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在中央文件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多次提出要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煤与秸秆成型燃料的复合生命周期对比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复合生命周期对比评价方法,引入能量返还率、资源耗竭系数、环境影响负荷和生命周期成本4个参数,对煤和秸秆成型燃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经济性做了对比分析.同时,为了平衡能源、环境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EEE (Energy, Environment, Economic)综合指标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与煤相比,秸秆成型燃料的能量返还率低、资源耗竭系数小.秸秆成型燃料的全球变暖潜值、酸化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工业烟尘、粉尘潜值及固体废弃物潜值均比煤小,因此,秸秆成型燃料的环境影响负荷比煤小.秸秆成型燃料的EEE指标值比煤小79.8%,所以,从平衡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环境排放和经济性角度出发,秸秆成型燃料具有替代煤的潜力.但是,秸秆成型燃料的生命周期成本比煤高,其大力推广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经济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施加的干扰越来越多,其中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在剖析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机理及途径,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以澜沧江漫湾水电站为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漫湾水电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面影响的价值增量为11.30×108元·a-1,负面影响的价值损失为3.27×108元·a-1.正面影响以水力发电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主,负面影响以河流输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减弱的价值损失为主.漫湾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效益与生态环境成本的比值为1:5.56,生态环境影响的净现值为一26853.50×lO'元·a-1.鉴于水电开发经济效益获取所付出的巨大环境代价,提出了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持续调控模型,以期为实现绿色水电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某酶制品厂的废水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絮凝-SBR-Fenton高级氧化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在絮凝阶段,当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0.6g/L,搅拌6 min,絮凝70min的条件下,预处理的出水CODCr效果最好,去除率为44.6%;再经过SBR工艺处理,停留时间为14 h时,CODCr去除率达到了89.2%;之后再进行Fenton高级氧化,氧化的最佳条件是:ρ(FeSO4·7H2O)为3 g/L,ρ(H2O2)为0.8g/L,反应时间2 h.最终出水达到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农业旱灾损失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不同受旱胁迫下作物蒸发蒸腾与生物量积累之间的定量响应关系是解析该过程的理论基础,对指导区域抗旱减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基于淮北平原两季夏大豆盆栽受旱试验,分别构建了收获时植株地上部生物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受旱当期和受旱后复水各生育阶段蒸发蒸腾量与同期地上部生物积累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不同阶段受旱胁迫下的产量构成要素响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旱胁迫下大豆收获时地上部生物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015、2016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78),籽粒产量与其各阶段不断积累的地上部总生物量存在定量转化;大豆某一生育阶段受旱当期的蒸发蒸腾量与该阶段的地上部生物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在花荚期更为明显;某一阶段受旱对后续各生育阶段的蒸发蒸腾与地上部生长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距受旱时期越远相关性越弱;大豆在营养生长阶段受旱后复水,鼓粒期的地上部生长机制恢复正常,且这种恢复效应在前期轻度受旱后更为明显;不同阶段受旱造成的籽粒产量损失差异较大,与充分灌溉相比,大豆分别在苗期、分枝期、花荚期和鼓粒期遭受干旱时,2015和2016季的产量分别减少了14.2%和28.0%、18.2%和30.5%、53.1%和56.2%、50.1%和45.2%,花荚期和鼓粒期受旱对籽粒形成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两季鼓粒期受旱胁迫下的收获时地上部生物量和千粒重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9.
旱灾风险评估的初步理论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灾风险评估是定量认识旱灾风险机理、科学防控旱灾风险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在旱灾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旱灾风险的形成机制,在旱灾风险评估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由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灾损敏感性、暴露和抗旱能力组成的旱灾风险系统。在此系统结构基础上提出了旱灾风险评估方法论和旱灾风险评估理论模式,进而建立了由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承灾体脆弱性分析、旱灾损失风险分析、旱灾风险评价、旱灾风险决策分析方法组成的旱灾风险评估方法体系,以及由干旱频率与旱灾损失关系曲线图、干旱频率空间分布图、旱灾损失空间分布图、与旱灾风险有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等各种专题图、旱灾风险区划图组成的旱灾风险评估应用模式体系。由上述旱灾风险系统结构、旱灾风险评估方法论和理论模式、旱灾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应用模式体系组成旱灾风险评估的初步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在其它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水已成为热电厂的重要水源,其深度处理是影响电厂水处理系统的关键。为评估双膜法在电厂深度处理中的潜力与稳定性,考察了山东某热电厂石灰混凝-超滤(UF)-反渗透(RO)系统不同季节的处理效果及污染物去除特征与各工段贡献率。研究表明:双膜法对浊度、色度、电导、碱度、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95.82%、96.62%、96.73%、98.22%、96.42%和89.13%,在夏季严重膜污堵的条件下,也可保障产水达标,是一种有效的中水深度处理技术。预处理仅去除某些大分子腐殖酸类有机物、硬度类物质、悬浮物,富里酸类有机物、氮等其他溶解性物质主要由RO去除(去除率均60%),因此,存在膜结垢和污堵的风险。不同季节污染物浓度变化不显著,但夏季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代谢和繁殖速率较高,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 FI)大于2,生物指数(biological index, BIX)为1.2左右,这是夏季膜污堵爆发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