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综合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人为氨源排放清单及特征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25  
根据收集的珠江三角洲(珠三角)人为氨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和排放因子,建立了该地区2006年人为氨源分类别和分城市的排放清单.结果表明:①2006年珠三角地区人为氨源NH3排放总量约为194.8kt;②农业源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氨源的主要排放贡献源,其中畜禽源排放的NH3占总排放量的62.1%,其次是氮肥施用源,其贡献率为21.7%;③畜禽源中肉鸡是NH3排放最大贡献源,占畜禽源NH3排放总量的43.4%,其次是肉猪,其贡献率为32.1%;④广州是珠三角地区2006年人为氨源排放量最大的城市,其次是江门,分别占NH3总排放量的23.4%和19.1%,主要的排放源均为畜禽和氮肥施用源.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印刷行业VOCs组分排放清单及关键活性组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行业活动数据和不锈钢罐采样-气质联用技术,获取了印刷工艺VOCs成分谱,建立了该地区2010年印刷行业VOCs组分排放清单,研究了不同工艺排放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该地区2010年印刷行业VOCs排放总量达8 591.26 t,深圳、东莞、佛山排放量较大.凹印是印刷行业主要VOCs排放工艺,排放量达5 762.01 t;平印和凸印次之,分别为1 954.01和37.82 t.不同工艺排放的VOCs组分差异较大,平印工艺排放的VOCs成分中异丙醇含量最多(306.58 t),其次为正庚烷(115.87 t);苯和甲苯是凸印工艺排放的VOCs成分中含量最大的2种化合物,分别达5.58和4.83 t;乙酸乙酯是凹印工艺排放的VOCs成分中的首要化合物,达2 482.85 t.凸印工艺排放的VOCs单位浓度臭氧潜势最大,达1.30 μg/m3,平印和凹印较小,分别为0.89和0.72 μg/m3,各工艺排放的含氧有机物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均为最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于2018年4月15日~5月15日对郑州市城区环境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监测,开展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郑州市春季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40.26×10~(-9),非污染日和污染日VOCs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35.82×10~(-9)和44.12×10~(-9),污染日相较非污染日增长23%;VOCs物种对OFP的贡献表现为烯烃芳香烃烷烃炔烃;源解析结果显示监测期间郑州市VOCs主要来源是LPG源(66.05%)、机动车源(47.39%)、工业溶剂源(37.51%)、燃烧源(37.80%)和植物排放源(11.25%),且污染日的LPG源和植物排放源的贡献率较非污染日增长22.92%和68.50%.  相似文献   
4.
计尧  王琛  卢轩  张欢  尹沙沙 《环境科学》2021,42(11):5220-5227
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郑州市分县区2017年大气氨排放清单,并实现1 km×1 km空间网格分配,同时进行2007~2017年氨排放趋势及1989~2017年氨排放驱动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2017年氨排放量为18143.3 t,排放强度为2.4 t ·km-2,农业源为主要排放源(63.4%),逸散源次之(11.3%);农业源中畜禽养殖氨排放主要来自蛋禽、肉猪和奶牛养殖;排放量前三的区县为登封市、荥阳市和新密市,分别占总量的19.3%、16.5%和15.6%;空间上郑州市南部及中西部地区排放量较高,东北部地区排放量较小;2007~2017年各区县氨排放整体呈下降趋势,1989~2017年郑州市氨排放呈类似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趋势,即氨排放整体上随着人均GDP和城镇化率上升而先增加再下降.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臭氧污染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及输送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在线监测数据,研究了郑州市近地面臭氧(O3)污染的年际变化、空间差异及气象影响,并分析了O3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2014~2018年郑州市近地面O3污染超标时间跨度增加,城区站点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第90%分位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增长速率为15.50 μg·(m3·a)-1;O3月变化呈"M"型,峰值出现在夏季;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5:00~16:00,农村站点O3日峰值浓度(130.94 μg·m-3)最高;气温(T)>23℃、相对湿度(RH)<65%和风速(WS)为2.0~4.0 m·s-1及风向在东南和东北方向时城市站点易发生高浓度O3污染.各影响因子和O3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T和RH是城市和工业站点的主控因子,T和WS是城市交通和郊区站点的主控因子;不同季节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O3潜在来源差异明显,春夏季大气传输路径以正南及东北方向近距离慢移速的轨迹为主,秋冬季以西北方向远距离快移速的轨迹为主;夏季高O3浓度主要受本地生成和河北、山东及安徽等地传输影响.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2013年大气氨排放清单建立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根据收集到的城市尺度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河南省2013年大气氨排放清单,利用GIS技术进行3 km×3 km空间网格分配.结果表明,河南省2013年大气氨排放总量为1035.3 kt,排放强度为6.4 t ·km-2;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为主要氨排放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52.71%和31.53%;畜禽养殖中肉牛、蛋禽和山羊为主要贡献源,分别占畜禽养殖排放总量的34.98%、16.63%和14.02%;不同城市排放源构成和排放强度不同;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和驻马店市是排放量较大的地级市,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1.53%、9.84%、9.62%和9.57%;濮阳市和漯河市排放强度最大,分别达到10.7 t ·km-2和10.2 t ·km-2;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中东部地区排放量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排放量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平原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域.  相似文献   
7.
基于近地面观测的常规污染六参数、气象数据和在线VOCs数据,以臭氧及其前体物VOCs为研究重点,评估了民运会期间采取的污染管控措施对郑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民运会管控期间污染物六参数相较上年同期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PM2.5和PM10浓度分别降低了16.2%和25.1%,但是臭氧日最大8 h浓度均值的降幅仅为3.7%,且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超过90%.就臭氧前体物VOCs而言,民运会期间PAMS浓度(26.21×10-9)低于历史同期;利用PMF模型解析出6个因子,依次为机动车尾气(28%)、LPG(21%)、燃烧(16%)、工业(15%)、溶剂(15%)和植物排放(5%);空气保障期间,对燃烧源和工业源的管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冬季VOCs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于2018年1月8—26日对郑州市城区进行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监测,开展污染特征分析、来源解析和苯系物(BTEX)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监测期间郑州市城区TVOC平均浓度为64×10-9,污染期时段平均浓度为84×10-9,约是非污染时段的2倍;组分构成显示烷烃占比最大,其次是烯炔烃和芳香烃;源解析结果显示,VOCs主要来源是液化石油气/天然气(25%)、机动车尾气(24%)、燃烧(21%)、工业排放(16%)和溶剂使用(14%);监测期间苯系物非致癌风险危害值(HQ)在美国环保署规定的安全范围内,苯的致癌风险(R)为2.2×10-6,超过了美国环保署规定的安全阈值(1.0×10-6).对成年人存在致癌风险,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控站点空气质量在线监测数据,识别郑州市2015年近地面臭氧(O_3)污染状况、特征及与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水平关系,并以烟厂站为例分析郑州市O_3污染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郑州市O_3日最大8 h平均值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夏季岗李水库站O_3月均质量浓度为155.5μg/m3,其余站点月均质量浓度为110~150μg/m3;夏季O_3每日最大8 h浓度具有显著"周末效应",其他季节较不明显;O_3小时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在15:00—16:00达到峰值,早晨07:00达到谷值;前体物NOx小时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与O_3具有显著负相关性;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O_3污染日多出现于高温、低湿和微风等条件,这些气象因素有利于O_3生成和累积。  相似文献   
10.
基于隧道测试的机动车VOCs排放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以乙醇汽油(E10)为主要燃料的机动车尾气源和蒸发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于2019年12月在郑州市北三环隧道内展开了连续两周的VOCs采样,并对隧道内车流特征和环境参数等进行在线监测.首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定量出106种VOCs组分,然后采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5.0)-化学质量平衡(CMB8.2)复合模型对机动车尾气源和蒸发源VOCs排放的贡献率进行定量解析,最后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分别测算了尾气源和蒸发源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隧道环境空气中ρ(VOCs)为(2794.5±147.4)μg·m-3,其中卤代烃类的质量分数最高[(32.4±2.0)%],其次为芳烃类[(27.5±0.6)%]和烷烃类[(23.3±0.8)%];基于PMF5.0-CMB8.2复合模型的机动车源VOCs解析结果为:尾气排放(62.5%)>蒸发排放(37.5%);机动车源VOCs排放的OFP贡献率为:尾气排放(71.9%)>蒸发排放(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