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集新疆干旱区石化废水库附近区域土壤,以苯、甲苯、乙苯、二甲苯(间、对二甲苯)等典型苯系物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低浓度苯系物在干旱区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溶液p H、溶液含盐量、温度对苯系物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对低浓度苯系物的吸附16 h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经拟合后符合Henry直线型吸附模型;土壤对苯系物的吸附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R2≥0.919);溶液p H值对吸附过程无明显作用;随着溶液含盐量增大,土壤对苯系物的吸附量表现为先减小,再稳定;温度升高会抑制土壤对苯系物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炭因其具有含碳量高、孔隙发达、官能团丰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改良土壤、增加碳汇、修复环境污染等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近年来,研究发现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处理制备具有新性能、新结构的功能性生物炭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其吸附能力。本文综述了制备功能性生物炭常用的化学改性处理方法,阐述了功能性生物炭与土壤重金属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机制及功能性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对功能性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铅锌尾矿样为测试样品,标土为质控样,分别用王水水浴-原子荧光法和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尾矿中砷含量,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实验过程以及数据结果,找出相对更适宜测定铅锌尾矿中砷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标土砷含量均在推荐值范围内,微波消解尾矿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较小,重现性更好;实验过程中,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速度快,耗时短,效率更高。使用微波消解法测定铅锌尾矿中砷含量的结果更接近于样品的真实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人工合成药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浓度效应的影响,选择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2、4、25、50 mg·L~(-1))在不同裂解温度(200、300、500℃)下制备的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CBZ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CBZ的快室吸附对总体吸附的贡献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慢室吸附贡献则增大。π-π作用可能对CBZ的吸附贡献较大。孔隙填充可以描述慢室吸附过程,可能是吸附速率的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污染场地分类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类机制为污染场地的初步筛选提供了技术支撑,是实现国家层面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国外发达国家污染场地分类机制的建立和推广已有20~30年的历史,已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价因子框架、分类方法、程序保障机制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中国污染场地管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分类机制有待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详细阐述美国、法国、加拿大污染场地分类机制中评价因子、分类方法、计算方式、场地分类、程序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其异同点进行了初步比较和总结,从而提出了构建中国污染场地分类机制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6.
分析2012年赛里木湖和喀纳斯湖湖区和主要出入湖河流水质,测定总有机碳(TOC)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研究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建立TOC和CODMn的线性回归方程,统计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研究结果表明,CODMn和TOC呈现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54((p<0.01,n=42);赛里木湖和喀纳斯湖通过TOC计算CODMn的回归方程分别为CODMn=1.302TOC+0.36(R =0.966,α<0.01)和CODMn=0.594TOC+0.661(R=0.823,α<0.01);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范围是3.2%~16.7%.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修复技术由于其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在石油污染修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化学氧化技术可有效提高微生物修复效率。本研究以油泥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氧化—微生物联合技术开展修复研究,对比分析单一修复方法和联合修复法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化学氧化—微生物联合法去除石油烃的效率要优于化学氧化法和微生物法,最高去除率为48.82%,反应时间越长时,联合修复技术的优势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联合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治理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法预处理半焦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法对半焦废水进行预处理,探索材料粒径、铁炭比、废水pH、H2O2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屑粒径为5~7mm,活性炭粒径为2~3mm,铁炭体积比为1:1,微电解反应90min,进水pH为8.0~9.0,H2O2投加量为4mL/L,Fenton试剂反应90min的条件下,半焦废水COD去除率可达55%以上,B/C由处理前的0.24提高到0.43,可生化性能良好,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法可作为半焦废水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过硫酸钠为氧化剂,硫酸亚铁为活化剂,通过箱体实验,结合农业滴灌技术,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浅层石油烃(TPH)污染土壤,考察修复过程中土壤TPH、含水率、电导率、p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硫酸亚铁活化过硫酸钠对土壤中TPH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通过40d的原位修复处理,表层土和中层土中的TPH去除率分别达到44.6%、44.1%;修复过程中,表层土含水率、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层土含水率、电导率则先上升后波动变化,表层土、中层土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TPH与含水率、电导率、pH间均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曾琪静  丁丽  文方  陈勇 《环境工程》2019,37(2):170-174
以提高过硫酸盐体系处理效果为目标,研究了活化剂(FeSO_4、CuSO_4、Fe_3O_4)、络合剂(柠檬酸,CA)和沙粒对实际污染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TPH)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活化剂)∶n(氧化剂)=1∶1,反应时间为48 h,初始pH为4,水∶土=2∶1(以质量比计),温度为20℃时,3种活化剂对TPH去除效果依次为FeSO_4>CuSO_4>Fe_3O_4;当n(过硫酸钠)∶n(硫酸亚铁)∶n(柠檬酸)为4∶1∶1时,柠檬酸的添加使污染土壤中TPH去除率提高了9.82%;在Na_2S_2O_8/FeSO_4、Na_2S_2O_8/FeSO_4/CA体系中添加沙粒(土壤∶沙粒=5∶1)(以质量比计)后,TPH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8%和3.8%。利用过硫酸钠进行化学氧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以Fe~(2+)作为活化剂,同时添加沙粒时TPH去除效果较好,且土壤不会过度酸化。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