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杭州湾海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1992—2011年间对杭州湾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杭州湾海域生态环境未出现明显的改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1992—2011年杭州湾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年均浓度以及富营养化指数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DO浓度则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表层沉积物质量也未有明显改善;研究期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种类数和生物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小型化,而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生物量变化趋势不明显;1994年起,杭州湾海域全部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杭州湾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贝类组织中11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包括STX、dcSTX、NEO、dcNEO、GTX1-4、dcGTX2,3和GTX5(B1)。贝类样品经含0.1%甲酸的80%(体积分数)乙腈水溶液超声提取后,经过冷冻分层,下层固体融化后通过HLB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和10 000MWCO(Molecular Weight Cutoff)超滤管超滤截留,超滤液用于仪器分析。采用Zwitterionic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德国)分离,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各组分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大于6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n=7)。用该方法分析染毒的栉孔扇贝样品,证实了对PSP毒素具有良好的分析测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2016-2019年夏季对长江口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生态环境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变化,并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16-2019年夏季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由2016年的38种下降为2019年的15种;丰度由189.88 ind/m2下降为81.25 ind/m2;生物量由11.60 g/m2下降为5.33 g/m2;多样性指数由1.72下降为0.72。中蚓虫(Mediomastus sp.)、索沙蚕(Lumbrinereis sp.)等为调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多毛类为主要的优势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富营养化加重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下降,是2016-2019年夏季长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底层低氧以及沉积物底质的变化也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1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环境质量状况,并结合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56种,多毛类为主要类群。平均生物量为11.26 g/m2,平均丰度为237.4个/m2。生物量、丰度均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的趋势。水深、盐度、初级生产力和有机质、重金属是影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大型底栖生物的分布呈现出对有机污染与重金属污染显著的躲避趋势,表明有机污染与重金属污染已显著影响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生长。而小头虫、寡节甘吻沙蚕、长手沙蚕和丝鳃虫对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展现出较强的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