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2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拔茅银矿为一赋存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浅成热液矿床。本文通过该矿床矿物中的气—液包裹体,S、Pb、H、O等稳定同位素组成,矿物共生组合稳定存在的热力学条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的含矿性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其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和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2.
据资料分析,我国铅锌矿床,绝大部分是属于层控矿床。但是,目前对层控的理解还不一致,对其成因分类的认识还不统一。本着“各抒己见”和“百家争鸣”的精神,就此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研讨,敬请批评指正。 一、层控矿床的概念 近几年来,我国地质学界对层控矿床的研究十分重视,但对其含义迄今尚无统一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观点: 1.系指受一定地层层位、岩性控制的沉积矿床,或矿化地层(矿源层),后受不同地质作用的改造、叠加或再造而形成的矿床,不包括典型的沉积矿床或产于层状侵入体内的矿床。  相似文献   
3.
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中的下扬子台坳的中段,次级构造单元为九江台陷。区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最早的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槽型沉积褶皱、回返,进入准地台发展阶段,加里东运动使之抬升,遭受剥蚀。海西运动,主要表现为振荡运动,晚古生代到早三叠世地壳升降较为明显,海陆交替,早期还经受长期时间的剥蚀(泥盆系缺失)  相似文献   
4.
广东、海南的玄武岩.在强烈的红土化过程中.元素在红土剖面中发生迁移和残留、贫化和富集。根据红土化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将元素划分为活泼元素和不活泼元素两大类。并首次采用了元素它集因子这个概念来探讨红土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最后讨论了红土化过程小金的表生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配有专门拉拔装置的材料拉伸试验机,对浮动芯头拉拔外径小于10mm 的 Cu 管,做了较深入研究。以拉拔力曲线与拉拔过程的对应原理,较详细讨论了拉拔变形区几何参量、管坯参量及状态、模具参量、摩擦与润滑等对拉拔力及拉拔稳定性的影响。在所做的试验范围内,给出了最佳变形条件.结论已得到工业生产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成岩分异,成岩交代,自生、脱水、泄水、压实、挤压、扩散和胶结作用等方面,论述层控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徽新桥铜硫矿床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新桥铜硫矿床的主要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黄龙组下部,矿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313.2士32.7Ma,Ph-Ph等时线年龄为290±10Ma。锶和铅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壳(地层)。矿床主要由海西期沉积成矿作用形成,后来受到了燕山期岩浆活动迭加改造。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海相三叠系膏盖层中含有很大比例的大、中型铜(金)、铁、多金属矿床。膏盐层不仅是铜(金)、铁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之一,而且是部分成矿金属的矿源层;膏盐层还为燕山期岩浆提供部分钠质、钾质及挥发组分,影响岩浆演化的方向,改变了含矿流体的性质;另外,从岩体和矿床中金属硫化物中流同位素重硫成分的增高,说明在成者、成矿过程中,膏盐层是硫的供应者之一。因此膏盐层与铜(金)、铁、多金属矿床之间存在着特殊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系统研究了扬子型铜矿床中有代表性的菱铁矿、胶黄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及部分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特征,总结了展状矿石中和矽卡岩矿石中矿物稀土元素组成的特点及二者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别,从一个方面探索扬子型铜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中酸性-酸性火山-侵入杂岩大家公认为具有偏碱性到碱性特点,但对富碱原因即碱质来石源则存在不同意见,大多数人认为壳幔亮混源,碱质来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也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另一种意见强调富碱是由于岩浆侵位或分异过程中受到蒸发岩(特别是膏盐层)的混染与同化。笔者根据长江中下游有关岩体的大量岩石化学分析数据.分地区、分岩体、也按时代对其K2O、Na2O、CaO、MgO与SiO2的相关性作了直观性对比分析,事实表现出Na2O对SiO2几乎完全没有相关性,Na2O对SiO2可以说是独立变化的;K2O与MgO对SiO2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CaO-SiO2则具有明显的直线性相关。据此提出:除了原始岩浆具有的碱质外,在岩浆分导过程中不时地有外来碱质加入,这些外来的碱质主要由中、下三叠统中的膏盐层提供。文中根据岩浆硫的δ34S值偏高、膏盐层主要矿物的自由能在高温下熔融及分解温度与低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石膏矿山的矿泉水中K+、Na+、C1+、SO32-等的浓度,以及斜长石的环带构造方面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