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入河排污口在总量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河排污口在污染源与水环境间起桥梁作用,入河排污口的入河量是对水环境影响大小的最直接贡献值,作好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工作,既可对污染源的排污起监督作用,也可得到某区域相对最为可靠的排污总量和河流纳污量,因此,入河排污口是目前总量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流域水质与点源污染关系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点源污染物排放与流域水质目标的关系是当前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通过点源排放口一入河排污口-目标河流断面三位一体监测系统运行机制探讨,利用点源排放口与入河排污口同步监测结果分析入河系数,利用入河排污口与目标河流断面同步监测分析影响系数,从而能够得到每个点源污染物排放对相应目标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的贡献系数,这是确保水质达到面对点污染源进行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彩凤 《环境保护》2007,(20):25-2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护饮用水的基础工作,河南省位处中原,人口众多,水资源贫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三种类型,且多分布于人口集中区.本文对河南省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际运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具体划分河道型、湖库型、地下水型、混合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协调跨界水源地和已划定保护区的关系等有关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豫西南的三个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了土壤的形态、理化和矿物学特性,探索环境与土壤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发育在中更新世母质上的红粘土与毗邻区域的地带性土壤相比,具有较低的粘粒硅铝率、较小的风化淋溶系数和较高的游离氧化铁,既属于古环境景观影响下的产物,但又表现出有一定的复钙作用和较高的PH值.这些特性说明此种古土壤出露地表后,虽保留其残遗特征,却又进行着与现代生物气候条件相谐调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有关总量(水体纳污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目标断面通量)的内涵及总量监测技术的关键环节(布点采样、项目频次、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要求,引入3S技术进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给出了保护区划分制图的流程,并按类型分别详细说明了3S技术在保护区划分制图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采用3S技术进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制图,制图更加快速、准确,界定保护区范围实现了半自动化。保护区划分结果符合自然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界定的保护区范围具有科学依据。此外,某些区域卫星图相对滞后,甚至没有清晰的卫星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保护区划分制图。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彩凤 《环境保护》2007,(10B):25-2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护饮用水的基础工作,河南省位处中原,人口众多,水资源贫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三种类型,且多分布于人口集中区。本文对河南省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际运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558—2007),具体划分河道型、湖库型、地下水型、混合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协调跨界水源地和已划定保护区的关系等有关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