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历史上,由于习惯养成不好导致飞行事故的案例并非少数。据统计,飞行员操纵错误占飞行事故原因的60%以上,而这些操纵错误多数都与习惯养成不好有关。这一结论并非危言耸听,早在19世纪,俄罗斯杰出的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指出:"人们所做、所说和所想的一切东西中,有四分之三可归于习惯。"理解习惯养成的特点与内涵,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材料与连接构件层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既有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成果,主要包括腐蚀后的标准试件的单调拉伸、滞回性能退化分析,以及梁柱节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力学性能退化模型,通过进行总结及对比分析后,为复杂环境下工程钢结构给出研究方向,同时也对我国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为探究印染行业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产生特征及现有控制措施对VOCs的去除效果,选取浙江某典型印染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该企业主要VOCs污染源(包括定型机、配料间及污水站)的废气产生特征,测定和评价了各废气处理装置对VOC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企业定型机、配料间及污水站产生的有组织废气总流量分别为8.6×10~5、7.4×10~4、2.8×104 m~3·h~(-1),产生的VOCs平均浓度分别为14.7、9.0和14.9 mg·m~(-3),有组织废气源VOCs的年产生总量约为80 t。定型车间、印染车间和污水站附近无组织VOCs的平均浓度分别约为0.66、0.16和0.59 mg·m~(-3)。产生的典型VOCs包括苯甲酸苄酯、五氟丙酸三十八烷酯、乙二醇单丁醚、十六烷、异喹啉等。定型机废气采用"冷却+静电"或"喷淋+静电"工艺处理,其对VOCs的去除率仅为2%~6%。配料间和污水站产生废气采用"碱洗+次氯酸钠洗涤"工艺处理,其对VOCs的去除率为8%~58%。研究结果可为印染行业VOCs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温东东  付融冰  张卫  顾莹莹 《环境科学》2017,38(3):1209-1217
电极腐蚀和盐分结晶是制约土壤电动修复技术工程化应用的重要难题.本研究选择不锈钢作为电极,采用去离子水(DW)、柠檬酸(CA)和聚天冬氨酸(PASP)作为电解液,对Pb、Cu污染土壤进行强化电动修复,考察了重金属去除作用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电极腐蚀和盐分结晶现象与机制.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土壤中的Ca会迁向阴极在碱性条件下形成CaCO_3和Ca(OH)_2晶体,降低了电极的导电性;PASP对不锈钢电极有明显的缓蚀作用,CA和PASP都能明显地破坏CaCO_3晶体的形成,但无法对Ca(OH)_2晶体形成有效的破坏;CA和PASP都能促进土壤中Pb的去除,但PASP对Cu去除强化作用不明显,而CA对Cu的去除强化作用非常显著;不锈钢配合不同的缓蚀剂、增强剂联合使用,可以作为电动修复技术工程化应用的电极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对含硫化氢天然气管道泄漏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建立一种基于事故树、事件树结构的模糊Bow-tie模型。按照风险客观原因与控制失效建立事故树,转化为Bow-tie可视化表达,通过模糊逻辑得到定量结果。以某含硫化氢天然气管道为例开展定量评价,结果与运用中国石化安全风险矩阵评估得出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削峰填谷等诸多优点。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扩大天然气应用和实现资源就地转化的重要方向和选择,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同时也能够提升天然气优化利用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深化能源行业及电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产业政策进行详细分析,对江苏、上海、浙江等重点地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调研基础上,系统提出当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存在的问题,并在合理布局、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经济政策、核心技术研发等多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山西云凝结核时空分布特征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11年1~12月山西太原云凝结核(CCN)观测数据,对CCN的季节、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冬季CCN数浓度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CCN数浓度最低.CCN数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夏季较多的降水天气对CCN的湿清除作用明显,冬季供暖期间(11~12月及1~3月),CCN数浓度明显增大.CCN数浓度日变化一般呈现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07:00~11:00和17:00~20:00.利用公式N=CSk拟合了不同季节地面CCN核谱,得到春夏秋冬四季对应的拟合参数C值分别为10983、2454、7614、16421,k值均小于1,为典型的大陆型核谱.通过2013年夏季在山西中部地区开展的CCN飞机观测,研究了CCN数浓度的垂直廓线.CCN数浓度在近地面最大,随高度逐渐降低.在0.3%和0.4%过饱和度下,2000m以下CCN数浓度平均量级均为103cm-3, 3000m以上CCN数浓度平均量级降低至102cm-3.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3年8月,以Y-12飞机为空中观测平台,搭载PCASP、SMPS、AMS、CCN200、TSI-3563型积分浊度仪和美国MAAP-5012型多角度吸收光度计等多种气溶胶观测仪器,首次对黄土高原大气气溶胶特性开展联合观测的资料,对大气气溶胶粒度,散射和颗粒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区域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及理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特殊地形区域气溶胶的微物理特性较稳定,但随探测时气象条件的变化,散射系数仍然出现波动;区域气溶胶中以细粒子为主;三个波长散射系数变化趋势非常一致,可以认为探测过程中气溶胶的微物理特性基本不变,而仅仅是浓度在改变;散射系数的变化趋势与体积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高值区与大气高湿区的正相关性比较明显;四次探测过程中小尺度粒径的气溶胶粒子为优势粒子;后向轨迹分析可知研究区域大部分气溶胶粒子都来源于高空,由蒙古、内蒙、甘肃、陕西等地远距离输送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