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
辽河口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分别于夏季和秋季对辽河口海域的粪便污染指示菌(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肠球菌)及环境、水化学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粪便污染指示菌在海水中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水化学指标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选取河口地区合适的粪便污染指示菌.结果表明:夏季总大肠菌群数量在1.7×105~6.2×106CFU·L-1之间,粪大肠菌群数量在5.0×102~8.7×104CFU·L-1之间,肠球菌数量在1.0×101~2.5×102CFU·L-1之间;秋季总大肠菌群数量在5.0×102~1.1×105CFU·L-1之间,粪大肠菌群数量在4.0×102~1.0×103CFU·L-1之间,肠球菌数量在3~95 CFU·L-1之间.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与环境指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与盐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粪大肠菌群、肠球菌与水化学指标Si O4-4-Si、NH+4-N、TP和COD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粪大肠菌群与SiO4-4-Si和TP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742(p0.01),肠球菌与TP和COD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742.实验结果表明,辽河口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数量在夏季高于秋季,近岸高于远海,其中粪大肠菌群和肠球菌的数量、分布特征与陆源污染物特别是氮磷的输入量密切相关,而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粪大肠菌群与肠球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河口粪便污染情况,建议采用粪大肠菌群与肠球菌作为河口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相似文献   
3.
旨在对溶藻细菌筛选方法的摸索.从辽宁大连周边海域分离的37株海洋细菌中,尝试用试管法筛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溶藻能力的功能细菌.试管法即首先在试管中进行藻菌共培养,待初步筛选出合适菌株后,再用三角瓶来验证初筛结果.结果显示:试管初筛选出的5株溶藻菌株,同样在三角瓶中显示了它们溶藻能力,证明试管法用于筛选溶藻细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在盐度梯度变化下对辽河口海水中浮游细菌群落和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点及与环境因子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环境因子包括盐度(S)、温度(T)、溶解氧(DO)、悬浮物(SS)、叶绿素a(Chl a)、细菌生产力(BP)、化学需氧量(COD)、硝酸盐(NO3-N)、磷酸盐(PO4-P)、硅酸盐(SiO3-Si)和铵态氮(NH4-N)。在对辽河口不同盐度区域表层选取代表站位并对其海水环境因子、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相似度、结构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由河口向外海过程中水体的S和Chl a逐渐升高,DO、BP、COD以及N、P、Si营养盐的浓度逐渐降低。河口淡水区域β变形菌数量占优势,海水区域α变形菌和γ变形菌的数量逐渐增多。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细菌对环境因子变化较为敏感,而附着细菌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敏感度较低。浮游细菌丰度与S、PO4-P和BP有显著相关性(P < 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63、0.996和0.995;附着细菌丰度与SS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相关性系数为0.997(P < 0.01),此外与NH4-N和Chl a也有显著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S、PO4-P、BP、DO和COD是影响浮游细菌丰度的影响因子,浮游细菌丰度与SS、NH4-N和Chl a关系较为密切。相对附着细菌而言,浮游细菌在河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国海域有害赤潮频发,赤潮优势种的变化显著,最近7a记录了51种引发赤潮的优势赤潮生物,其中由有毒微藻引发的赤潮增加。有毒微藻在我国海域广泛分布,至少3个株产麻痹性贝毒的亚历山大藻,5种能产生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毒素和鳍藻毒素、以及扇贝毒素的鳍藻在我国沿海都有分布;产生虾夷扇贝毒素的三种甲藻在北黄海常年存在。我国多种贝类中已发现麻痹性贝毒、软海绵酸毒素和鳍藻毒素、扇贝毒素、虾夷扇贝毒素和环亚胺毒素等多种微藻毒素。本文较系统的归纳综述了我国有害赤潮、优势种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点,产生的藻毒素结构;我国双壳贝类等海洋生物中存在的微藻毒素的种类结构;首次利用风险商值法研究评估了我国贝类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只有春季来自福建的2个样品具有食用风险;但大连海区的贝类样品、评估值全都接近安全限值,可能表明具有某种区域性风险;在春末夏初,大窑湾的贻贝风险最大,其次是扇贝,牡蛎的风险最小;不同的贝器官,富集藻毒素的能力差别大,消化腺中的藻毒素含量远高于其它器官,不同的食用方式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中毒风险。总体上,我国沿海常见种双壳贝类的麻痹性贝毒和虾夷扇贝毒素食用风险低。  相似文献   
6.
氯化处理船舶压载水对外来生物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氯化处理船舶压载水对外业生物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自理对杀灭中的细菌最为有效;对单细胞灌类则依种类需要不同浓度的有效氯,有的种类在40mg/L有效氯作用下依然能存活。  相似文献   
7.
根据异养细菌丰度、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与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分布及种类组成等现场调查结果和近期海洋渔业生产资料,论述了盘锦市近岸海域生物资源现状。并根据该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和海洋生物资源(尤其是经济贝类资源)保护的需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黄海发生的两次海洋褐胞藻赤潮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1993年8月中旬和1995年8月中旬,中国北黄海近岸各发生一次海洋褐胞藻赤潮。调查结果为海洋褐胞藻的生物量为(1.7-11.7)×10^8个/m^3,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范围为(2.5-15.4)×10^8/m^3。赤潮海区的表层水温25.8℃,盐度12-17.6,pH8.5-8.6,透明度1.5-1.6m。大量富含营养物质的陆源淡水入海,可能是这一海区海洋褐胞藻赤潮的主要起因。  相似文献   
9.
于2013年8月(夏)、10月(秋)和2014年5月(春)在辽河口海域开展浮游动物多样性监测,研究了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浮游动物多样性与河口盐度变化、富营养化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的季节更替明显,从夏季到秋季更替率为40.91%;从秋季到春季更替率为35.29%;夏季第一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春、秋季为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明显高于春、秋季,由夏季阶段性浮游动物类群数增加所致,而桡足类的种类数季节间差异很小。春季浮游动物数量显著高于夏、秋季,其数量高达(6.4±1.3)×104 ind./m3,秋季数量最低为(5.5±0.6)×103 ind./m3。夏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春、秋季。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平面分布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无机氮和磷酸盐浓度显著负相关。河口指示性种类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a)的数量的平面分布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无机氮、磷酸盐浓度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能够为我国河口海域的生态监测和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加热法处理船舶压载水对外来生物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硕慧  王倩  郭皓  杨波  林凤翱 《交通环保》1999,20(3):4-5,14
初步研究了加热法处理船舶压水对外来生物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可行的加热温度而言,对细菌的杀灭效果不好;对单细菌藻的去除效果也因加热温度,时间而异,去除的效果越好,此外,暗置时间对去除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