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近海典型底栖双壳类生物毛蚶、紫贻贝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实验数据,分析了重金属汞对受试生物体质量、体长及消化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酶活力的影响,获取了无观察效应浓度(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 NOEC),并以生存率为反应终点分析计算了重金属汞的非检测毒性效应浓度及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各实验组SOD酶活力的组内方差与组间方差的差异整体上并不显著(P > 0.05),实验周期内仅在个别时间处理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周期内毛蚶和紫贻贝体质量、体长的组内方差与组间方差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1),体长及体质量不适合作为毒性效应的评价终点。重金属汞对毛蚶、紫贻贝的非检测毒性效应浓度分别为23.7 μg·L-1、87.8 μg·L-1,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83.4 μg·L-1、773.2 μg·L-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近岸常见底栖双壳类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紫贻贝(Mytilus edulis)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运用Log-logistic模型及Weibull毒性效应阈值模型计算对苯二酚对2种受试生物的半致死效应浓度(LC50)、非检测效应浓度(NDEC)及无观测效应浓度(NOEC);分析慢性毒性试验对受试生物体质量、体长及消化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苯二酚对毛蚶、紫贻贝的LC50分别为34.10和66.50 mg/L,NDEC分别为0.36和0.50 mg/L,NOEC分别为0.40和0.60 mg/L。慢性试验周期内受试生物体质量、体长的组内与组间差异不显著(P>0.1);SOD酶活性仅在个别时间段对照组和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随着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日趋增多,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和累积效应日益加快,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对涉海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尤显重要.在此阐述了海洋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任务和内容,提出了对海洋生态环境实施监测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5.
于2015—2016年在秦山岛海域开展4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用优势度指数法和多样性指数法对底栖动物优势种和多样性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四季共采集鉴定底栖动物7门69种,其中环节动物25种,软体动物19种,节肢动物16种,棘皮动物3种,脊索动物、纽形动物和腔肠动物各2种;优势种共14种。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和密度均值均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生物量均值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密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秦山岛海域底栖动物群落受到轻度干扰,底栖环境处于轻度污染状态;除人为干扰和环境因子外,种间关系及生活史特征也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4年至2007年海州湾海域浮游植物总量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实测数据,采用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水域中与浮游植物总量变化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作出判断.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总量与环境因子Chl-a、DO、pH、COD、Ts关系密切.特别是浮游植物总量较大(>1.0×104/dm3)时,环境因子DO有强的响应.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当浮游植物总量较大时,环境因子DO和Chl-a是指示浮游植物总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行业进行了全周期的碳足迹分析,明确了各环节中碳排放源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100亩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过程中碳排放总量为1.25×105~2.47×105 kg CO2,远高于条斑紫菜100亩养殖形成的可移出碳汇量(9.43×103 kg CO2)。基于全产业链的分析,条斑紫菜产业尚不是一个碳汇产业。养殖阶段碳排放量最大,排放源主要来自石油化工材料的大量使用。二次加工阶段碳排放量仅次于养殖阶段,排放源主要来自纸壳包装和塑料包装的大量使用。在一次加工阶段,热源的使用是影响该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物质燃料是碳排放量最低的热源形式。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的多氯联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的多氯联苯的方法.将海水经萃取、过柱、浓缩等预处理后,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回收率范围是84.1%~101.5%,相对标准偏差《4.8%.本方法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能满足海水中多氯联苯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9.
魏爱泓 《环境导报》2003,(12):15-15
在全国各地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过氧乙酸作为一种杀菌效能高、对环境几乎不产生危害的消毒剂,被卫生部推荐为预防“非典”的首选产品。然而,由于缺乏对其性能的了解,近期各地相继发生过氧乙酸容器爆裂、灼伤人员和火灾事故。过氧乙酸的特性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化学式CH3COOOH,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醋酸味。过氧乙酸是一种典型的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或还原剂接触会引起燃烧爆炸。过氧乙酸自身也具有燃烧爆炸性,尤其是纯品极不稳定,在零下20℃也会发生爆炸。过氧乙酸的闪点为41℃,受热、光照或摩擦碰撞都易起爆…  相似文献   
10.
于2019年10月,对江苏省(连云港、盐城和南通3市)近岸海域6个站位进行了1个航次的表层海水微塑料采样,监测分析了微塑料的粒径、丰度和组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微塑料污染广泛存在,监测站位检出率100%。微塑料粒径分布为0.02~4.80 mm,微米级微塑料占比最高(总体粒径占比83.4%),6个站位中15,24,36和37站位毫米级微塑料占比较高,呈现距离海岸越近毫米级微塑料占比越高的趋势。微塑料的丰度为0.06~1.18个/m3,平均丰度为0.33个/m3,站位丰度排序为:36站位<26站位<37站位<24站位<15站位<59站位,其中站位最大丰度为站位最小的19.6倍。6个站位中,59站位的微塑料组分最多。所有微塑料组分中,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占比最高。微米级微塑料共有16种塑料组分,其中EVA占49.0%,聚氨基甲酸乙酯(PU)占24.3%;毫米级微塑料共有5种塑料组分,其中聚苯乙烯(PS)占比最高(4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